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科技视野222011年第20期 ScienceandTechnologyOutlook 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白兆鹏鲁春刚 发酵豆粕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发酵豆粕的国家 在豆粕中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积累有益的菌标准,预计近期可能出台。 体、酶和中间代谢产物来生产加工和调制的豆粕 产品。发酵豆粕一般采用优质多菌种协同发酵,1发酵豆粕的优势 利用微生物丰富的酶系,将植物大分子蛋白降解豆粕经微生物发酵后,粗蛋白质、粗脂肪、磷 为寡肽,并将植物蛋白中的抗营养物质如胰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或利用率都有所提高,而粗纤维和 酶抑制因子、脲酶、血凝素、抗原蛋白等彻底分钙含量有所下降,从而改善了豆粕的营养组成。 解。通过发酵,豆粕蛋白质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其机理可能是,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大量增殖, 消化率提高5%~10%,显著改善了适口性和消化将豆粕培养基中的非蛋白氮、无机氮、无效矿物 率。同时,还可以通过工艺条件的控制,将大量有质及一些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为自身的菌体 益菌及其产物(乳酸菌、酵母菌、小分子蛋白质、蛋白和动物可直接利用的其他营养物质。另外, 乳酸、维生素和未知促生长因子都保留了下来,微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一些产物也可以降解大分 使得产品既具有优质蛋白质饲料的特性,又具有子的蛋白质,使氨基酸含量增加或组成改善。马 微生态制剂的功能(表1)。文强等(2008)通过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 发酵豆粕产业化始于欧洲,从20世纪90年乳酸菌对豆粕进行发酵,并对发酵后豆粕的营养 代传入中国。2002年开始,国内有商业化的发酵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豆粕中粗蛋 豆粕产品问世,可是产量较小。2005年下半年,进白质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13.48%(P<0.01),粗脂 口优质鱼粉、乳清粉价格大幅飚升,给发酵豆粕产肪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18.18%(P<0.01),磷的含 品带来空前的机遇,一些饲料生产厂商开始着手量比发酵前提高55.56%(P<0.01),氨基酸的含量 进行大规模生产。随着发酵豆粕市场前景的看好,比发酵前提高11.49%,钙的含量稍有降低,差异 除饲料生产商外,一些油脂生产商也瞄准商机,结不显著。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豆粕中的其他 合自身有利条件进行发酵豆粕的研制和生产。抗营养因子得到了彻底消除,冯广勤和夏剑秋 如同许多发酵类产品一样,发酵豆粕迄今仍(1996)、Hirabayashi和Yano(1998)、Feng等 无国家标准。例如,关于发酵豆粕的添加量,业界(2006)也得到同样结论。杨旭等(2008)发现发酵 并没有统一的观点。华中农业大学的一份研究后的豆粕中的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分别 称,发酵豆粕产品在饲料中使用量一般为5%,每比发酵前提高16.28%、56.41%和17.01%,17种 吨添加有发酵豆粕的饲料代替鱼粉等动物性蛋氨基酸总量提高6.58%,提高了豆粕原料的蛋白 白质平均可降低饲料成本约20元。广东省农科质品质和饲用价值。 院副研究员潘木水介绍,发酵豆粕的使用超过饲喂发酵豆粕能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 10%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但机理尚未清楚,估计与陈文静(2004)通过组织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 发酵过程中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有关。而中国农业现饲喂发酵豆粕的仔猪胃和小肠均发育良好,小 大学教授张日俊认为,猪教槽料中可以达到肠绒毛呈指状,形态正常,肠壁肌变厚,肠绒毛高 15%,中猪料可添加6%~7%,大猪料可加4%~度、隐窝深度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各 5%,水产料可超过20%。组仔猪的胃内容物pH变化保持适宜水平,增强 了胃蛋白酶活性,提高了蛋白质的消化率。这说 白兆鹏:黑龙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 明饲喂发酵豆粕较为符合仔猪的生理特点 鲁春刚:北京养猪育种中心。。 2011年第20期23科技视野 ScienceandTechnologyOutlook 表1发酵豆柏多肽与常规饲料原料特性比较 常规原料抗营养因子被病原菌污染或含毒害物质的可能性动物消化利用率市场资源 氧化腐败的可能性(二噁英、生物胺) 动物蛋白质饲料原料无较大较大较高不足 植物蛋白质饲料原料多较小有较低充足 发酵豆粕多肽微或无极小极小高充足 豆粕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物照组10.31%、34.99%和25.04%、消化能提高 学活性,发酵处理可以提高其含量,其抗氧化活750kJ/kg(P<0.05)。与发酵豆粕组均值相比,酶解 性也显著增强。汪立君等(2003)研究发现,发酵豆粕组日增重和采食量分别提高47g/d和41g/d, 豆粕中的异黄酮的抗氧化效果要优于同等浓度料肉比降低5.26%(P<0.05)。 的豆粕中的异黄酮,和其他学者的研究一致(杨章世元等(2008)研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