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国际借鉴及中国的选择的综述报告 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央行通过采取一系列宏观审慎工具,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有效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与核心,为了构建有效的预警指标体系,需要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同时根据国情调整具体措施。 国际借鉴: 首先,从欧美地区经验来看,美国和欧元区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非常完备。前者主要基于资本规定,后者更注重流动性管理。这两个框架协同配合,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其中,美国基础指标包括贷款增长率、房价指数、上市公司股票市净率等,而欧元区则采用了更严格的资本管理政策,例如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等级等,在风险管理方面更加基于数字化管理。 其次,亚洲地区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日本采用了类似于美国的资本规定制度,但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补充,包括信贷放款增加规定、可用流动资金等级、杠杆化水平等。韩国也是一个优秀的案例,该国通过银行现场检查和政策指导等多种途径,使其监管部门在取得更多实时数据的同时,对银行的业务质量和风险管理作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中国的选择: 中国的宏观审慎监管经验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即根据历史阶段和特定的风险类型划分。在历史阶段上来看,建立与经济增长周期匹配的预警指标,能够更全面地把握监管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变化,适时采取对应的监管工具。 在特定风险类型上来看,当前中国面临较大的金融体系风险包括:债务危机、股市波动、房价崩盘等。在这些风险类型上,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具体指标构建预警指标体系,例如:债务危机,可采用LOLR(Last-resortlending)和EE立法进行管理等。 综合而言,国际借鉴与本国特定风险构建相结合,是中国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对于我国的金融体系,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适应不同风险阶段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是保持金融市场安全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