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特征 ①涉及整个货币供应量、信用量、利率、汇率及金融市场等宏观经济总量指标,不是单个银行或某一经济部门的金融政策活动。 ②调整社会总需求,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③以间接调控为主,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规章等措施。 ④货币政策是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的经济政策。特定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总是短期性的,不断变动的,最终目标是一种长期性的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任务 ①维持适度的货币供应,防止因货币过多或不足而造成经济的过度繁荣或经济衰退。 ②为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稳定而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是维持适度货币供应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的延伸和发展。 ③抵消来自其他方面的经济干扰因素,即逆经济风向而动。 其实质就是通过货币政策来扭转货币、信用以外的短期波动因素,扭转不足或过多的需求支出总额,导致最优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西方国家以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为最终目标。 (1)稳定物价。 (2)充分就业。较高的失业率不但会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很容易导致社会和政治危机。 (3)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持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通常指除外汇储备项目以外的其它项目的收支是否平衡。 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有的则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但更多地表现为目标之间的冲突性。 货币诸目标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一)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二者之间通常存在着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如果失业过多,货币政策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用和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若超过一定限度就会造成通货膨胀,以牺牲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代价。因此,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很难做到同时兼得。 (二)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如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应促进信贷和货币发行的扩张,但结果会带来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需要采取信用收缩的措施,这又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若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本国物价稳定,则会造成本国商品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发生顺差;若本国发生通货膨胀,导致本国输出减少,输入增加,使国际收支恶化。 (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随着经济增长,就业人数增加和收入水平提高,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通常也会响应增加,从而使进口贸易增长得更快,其结果出现贸易逆差,导致国际收支情况恶化。因此,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二者之间也相互矛盾,很难同时兼得。 处理政策目标间的冲突方式:①侧重于统筹兼顾,力求协调;②侧重于权衡选择,视需要突出重点.各国的首要目标通常是稳定物价。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政策效果(1)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 (2)即使维持不变,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3)即使商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局限性(1)调整效果较强烈,不宜作为日常工具。(2)有了固定化的倾向。(3)政策效果不宜把握3、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指定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够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 如果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货币供给会增加;如果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货币供给会减少。公开市场业务是最好的货币政策。有优越性。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直接增减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调控效果和缓、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 央行要有足够大的金融势力;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1.中央银行使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取决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客观条件,并无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 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也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而不能生搬硬套。 2.中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现在已大体与市场经济国家相同。存款准备金、信用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政策等。 3.信用贷款,习惯一直叫做再贷款,实际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再贷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中占有最大的比重,是我国基础货币吞吐的主要渠道和调节贷款流向的重要手段。1994年以来,伴随外汇占款在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比重大幅上升,再贷款的比重开始下降。同时,伴随着深化改革,更多地发挥其他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