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归因偏差与因果探源 归因偏差与因果探源对于国内一些企业的快速发展,有人认为“台风来了猪都会飞”,也有人津津乐道于自身的胆识和英明,在各种论坛侃侃而谈,充当大学生、职场人士、创业者的“导师”。这就是典型的归因偏差,倒果为因,以成败论英雄。所谓归因,即执果索因。一般说来,影响人们行为及其后果的因素有两类:一是外在情景及其心理投射;二是人的个性特征,如有主张曰“性格决定命运”。从理性决策的角度看,可通过关注共同性(此情景下,个体行为是否总是如此)、区别性(情景变化,个体行为是否会变)、一致性(所有人在此情景下是否均如此)来分析结果是外部情景还是内在个性引致的。在实际决策中,人们受到以偏概全、推己及人、信而忘疑的影响,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存有极大的主观性;在厘清各个变量、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时,更是受到关系模糊、非完全信息、有限计算能力、不确定性等的渗透。因此,在因果分析时,会出现主观判断偏离客观规律的倾向,即归因偏差。归因偏差有三种类型。一是主客归因,将行为及结果更多地归结为个体特征,忽视了群体共性、独特环境、关键时刻等情景因素;二是人我归因,对于自我行为更多地看到环境的制约,对他人行为则更为关注其个性特征,常常觉得他人没有自己宽容、开放、积极等;三是正负归因,由于自我服务倾向,把正面行为视为自己个体特征使然,而把负面行为归咎于所处环境的不友好。受归因偏差的影响,人们会觉得成功了是自身的能力超强,失败了则是遭遇的时运不佳。这样,结果就使得成功者易过度自信、低估风险,失败者易悲观自卑、高估风险;企业组织往往会把前者提升至高位,手握权柄,发号施令,而后者则会被边缘化。基于相互参照、相互嫉妒的原因,某个集团的胜利有时就意味着另一集团的失败。所以,对于同样的成果,到底该被判为成还是败,有时还会取决于是己方群体取得,还是与己方竞争的群体取得。从政治上看,归因分析还具有揭示规律与落实责任的双重作用。究竟是为了明确责任以便适当奖惩,还是为了总结教训便于学习提高;是往后看,还是往前看,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可能会导致大相径庭的归因态度与结论:若以奖惩为要务,则易陷入争权夺利、相互推诿的组织内斗之中;若朝前看,聚焦于工作改进,则会有利于大家齐心协力、想方设法。当然,归因偏差的形成也可能是由于人们认知能力有限,无法洞察事物真相。这种并非刻意为之或无意形成的归因偏差,如,由于人们的注意力稀缺第一文库网,在一定时间内所关注的重点只能“聚焦”在几个或一两个关键点上而无暇旁顾,结果就会在不经意间忽视那些非聚焦的事务,也就是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资源、精力去追根究底,以掌握决策相关的更为全面准确的信息,只能依据片面的、有限的、局部的经验和知识来做决定。归因偏差的出现,还有时是迫于情境压力。例如,问题本身太过复杂、受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事情紧迫来不及细思,此时也许根本找不到清晰的事物内在因果联系,而只能凭借决策者的本能、直觉或组织的惯例去行动。但即使如此,面对不同的情境,也还是可以考虑采取相应不同的决策方式,例如,以随机对随机,以确定对确定,这正如人们常说的“农民种啥得啥,牧民养啥得啥,渔民遇啥捕啥,猎人见啥打啥”。显然,出海打鱼,若非某某鱼不可,可能空手而归;若在水池养鱼,毫无规划,恐“年年无鱼”。面对不确定而快速变化的环境,与其依赖个人觉悟,让控制欲强、过度自信或者过度保守的领导“朝纲独断”,可能还不如占卜算卦有效,毕竟后者带有不确定性,更少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面对不确定情况,若不清楚其真正的因果关系,人们一般会表现出这样的归因倾向:对于偶发事件,无论成功或失败,一旦经历过,就会高估其再次出现的概率,如,杯弓蛇影,守株待兔;对于频发事件,若情况一直很好,则会低估其出问题的概率,最终因主观重视不够而引致问题出现,反之,若情况一直很差,则会高估其出问题的概率,结果因放弃努力而导致问题增加。对于整个企业来说,低估问题、高估能力易导致过度自信,高估问题、低估能力易导致悲观失望。经常见到的企业成败轮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到此类归因倾向的影响,这就如古人所说“数战数胜,主骄民疲,败象隐现”。考虑到环境、机遇、能力等众多因素的不确定影响,有时还会出现事先难以预料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情况,这就是表现为类似均值回归的随机波动,即祸福相依、成败轮回,特别好运或特别倒霉的事件均难持续出现。例如,达到人生顶峰、取得辉煌业绩等,往往需要机缘巧合,一旦遇上,接着要想复制佳绩,通常非常困难。研究表明,现实中存在着受“均值回归”作用的“明星CEO诅咒”现象,那些因过往业绩超群而获得过大奖的CEO,如特别成功的明星企业家、经营大师等,从股票收益率和资产投资回报率看,相对于同类企业、同等能力的其他CEO来说,其所打理的公司的表现均欠佳,尤其是在获奖之后的三年中,情况就更是如此。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