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10)授权公告号CN105626842B(45)授权公告日2018.05.29(21)申请号201610157482.0(56)对比文件(22)申请日2016.03.18CN201342673Y,2009.11.11,CN204061843U,2014.12.31,(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CN201953972U,2011.08.31,申请公布号CN105626842ACN203009774U,2013.06.19,(43)申请公布日2016.06.01CN204784483U,2015.11.18,(73)专利权人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S2013/0312553A1,2013.11.28,地址510000广东省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DE102012022798A1,2014.05.22,区科学城开源大道102号审查员赵兰兰(72)发明人刘裕(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杨炳财屈慧丽(51)Int.Cl.F16H57/1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消除齿隙组件(57)摘要本发明消除齿隙组件的技术方案为:主输出系统包括主电机、主变速箱、轴承、从动同步带轮、扭力弹簧和扭力接盘,随动系统包括同步电机、同步变速箱和主动同步带轮;主变速箱位于主电机上方并与主电机联动连接;从动同步带轮位于主变速箱的上方并通过轴承与主变速箱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扭力弹簧位于从动同步带轮的上方并套设在主变速箱的输出轴上,扭力弹簧的一端与从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扭力接盘固定连接;扭力接盘位于扭力弹簧的上方并与主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同步电机和同步变速箱联动连接,主动同步带轮位于同步变速箱的上方并与同步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从动同步带轮和主动同步带轮间距恒定且通过与之啮合的同步带传动。CN105626842BCN105626842B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输出系统和随动系统,所述主输出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主电机、主变速箱、轴承、从动同步带轮、扭力弹簧和扭力接盘,所述随动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同步电机、同步变速箱和主动同步带轮;所述主变速箱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机输出端联动连接;所述从动同步带轮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上,一端与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扭力接盘固定连接;所述扭力接盘与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同步电机和所述同步变速箱联动连接,所述主动同步带轮与所述同步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和所述主动同步带轮通过与之啮合的同步带传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同步带轮的外表面上设有凸起,所述扭力弹簧上设有通口,所述通口用于供所述凸起嵌入使得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圆柱体,所述通口为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空心柱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除齿隙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主变速箱和所述从动同步带轮之间,且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同步变速箱和所述主动同步带轮之间,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供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和所述同步变速箱的输出轴穿过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矩形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为环形结构,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和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均位于所述同步带的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上还可以进一步设有编码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接盘上设有供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穿过的通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机和所述同步电机的结构相同。10.一种生化分析处理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2CN105626842B说明书1/5页一种消除齿隙组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齿轮传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齿轮传动时所产生的齿隙的消除齿隙组件。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生化分析处理仪器。背景技术[0002]目前许多产业机械中用到齿轮传动系统,例如,在精密仪器中,经常会使用步进电机来控制部件转动角度,但是常用的两相步进电机步距角较大(通常为1.8度),无法满足精密控制的要求。通常最经济也最易实施的解决方案就是由步进电机驱动一个齿轮传动系统——变速箱减速,进而可以获得非常精密的步距角。但是变速箱中齿轮组之间的齿隙会极大地增加系统的误差,使得获得精密步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