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5696880A(43)申请公布日2016.06.22(21)申请号201510897497.6(22)申请日2015.12.08(30)优先权数据102014018095.62014.12.09DE(71)申请人胡夫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地址德国费尔贝特(72)发明人R·马托菲尔(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2代理人程爽郑霞(51)Int.Cl.E05B85/16(2014.01)E05B79/06(2014.01)E05B77/36(2014.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10页(54)发明名称具有把手引导元件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具有把手引导元件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一种机动车门把手,其具有布置在把手壳体内并可通过绕旋转轴(23)的旋转从静止位置转动到致动位置的把手(20),其中布置在把手(20)背面自由端上的挂钩(21)被运动学耦合到换向杆(10),其中换向杆(10)在从静止位置转动到致动位置时间接或直接作用在机动车门锁上,以使锁打开并且有可能将机动车门打开,其中挂钩具有至少一个引导元件(30),借助其将挂钩引导到相应的把手壳体轮廓中,其中引导元件(30)与挂钩(21)构成形状配合。CN105696880ACN10569688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机动车门把手,具有布置在把手壳体内并能够通过绕旋转轴(23)的旋转从静止位置转动到致动位置的把手(20),其中布置在把手(20)的背面自由端上的挂钩(21)被运动学耦合到换向杆(10),其中所述换向杆(10)在从所述静止位置转动到所述致动位置时间接或直接作用在机动车门锁上,以使锁打开并且能够将机动车门打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21)具有至少一个引导元件(30),借助所述引导元件(30),所述挂钩(21)被引导到相应的把手壳体轮廓中,其中所述引导元件(30)与所述挂钩(21)构成形状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21)在其自由端处具有侧向突出的耦合栓(22),所述耦合栓(22)置入所述换向杆(10)上相应的凹槽(13)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30)至少部分形状配合地包围所述耦合栓(22)。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30)被构造成U形轮廓,其一侧置于所述挂钩(21)上。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30)具有锁止鼻,所述引导元件(30)的所述锁止鼻啮合到所述挂钩(21)中的后部切口和/或凹槽中。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21)具有锁止鼻,所述挂钩(21)的所述锁止鼻啮合到所述引导元件(30)中的后部切口和/或凹槽(32)和/或开口中。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30)在外侧具有纵向延伸的正引导轮廓(31),所述正引导轮廓(31)与在引导所述挂钩(21)的把手壳体(50)的轮廓中的负引导轮廓共同作用。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30)在外侧具有纵向延伸的负引导轮廓,所述引导元件(30)的所述负引导轮廓与在引导所述挂钩的把手壳体(50)的轮廓中的正引导轮廓共同作用。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0)和所述挂钩(21)为整体式构成,特别是由纤维增强聚酰胺制成。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30)由塑料制成,特别是由聚甲醛制成。2CN105696880A说明书1/6页具有把手引导元件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门把手,其具有布置在把手壳体内并通过绕旋转轴的旋转可从静止位置转动到致动位置的把手,其中布置在把手背面自由端的挂钩(Griffhaken)被运动学耦合到换向杆,其中换向杆在从静止位置转动到致动位置时可间接或直接作用在机动车门锁上,使得锁能够被打开且能够将机动车门打开。[0002]此类用于致动机动车门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是公知的。该已知布置上存在的问题是,把手可绕旋转轴从其静止位置转动到致动位置,由于所述旋转轴上有轴承间隙,因此当布置在把手背面自由端的挂钩在其穿过把手壳体的区域中来回晃动时,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触感。其中布置在把手自由端的挂钩在把手壳体中形成有过于狭窄的引导槽的区域,则又可能会在致动机动车门把手时产生不期望的噪声。[0003]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进一步改进用于致动机动车门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使得其具有经过改进的(特别是挂钩的)引导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