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5864334A(43)申请公布日2016.08.17(21)申请号201610389893.2(22)申请日2016.06.04(71)申请人芜湖世特瑞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地址241006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山路18号(72)发明人潘伟陈庆吴香进方健郑冬冬汪明刘智斌周凡(74)专利代理机构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代理人张巧婵(51)Int.Cl.F16F1/38(2006.01)B62D3/1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及其安装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所述转向器的壳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减震结构为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和所述副车架通过螺栓连接的一对减震橡胶套;所述减震橡胶套包括内侧金属套和外侧金属套,还包括减震橡胶套和所述副车架通过螺栓锁紧时处于受力压缩状态的中部橡胶套,所述中部橡胶套设于所述内侧金属套和外侧金属套之间;所述安装孔内一对减震橡胶套的内侧金属套相压紧接触;本发明能够大大的减少冲击震动,防止震动冲击力传递到手上,防止方向盘打手,提高转向舒适性;同时避免了减震套从转向机壳体安装孔脱离的风险,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安全性。CN105864334ACN105864334A权利要求书1/1页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所述转向器的壳体上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为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和所述副车架通过螺栓连接的一对减震橡胶套;所述减震橡胶套包括内侧金属套和外侧金属套,还包括减震橡胶套和所述副车架通过螺栓锁紧时处于受力压缩状态的中部橡胶套,所述中部橡胶套设于所述内侧金属套和外侧金属套之间;所述安装孔内一对减震橡胶套的内侧金属套相压紧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橡胶套包括橡胶套管,所述橡胶套管一端端部设有橡胶圆台,所述橡胶套管另一端上设有一对槽口。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金属套由内侧套管及内侧套管一端端部伸出的内侧金属套圆台构成;所述外侧金属套由外侧套管及外侧套管一端端部伸出的外侧金属套圆台构成。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套管一端的内侧金属套圆台压在所述橡胶套管一端的橡胶圆台上,所述橡胶圆台压在所述外侧套管一端的外侧金属套圆台上;所述橡胶圆台上设有和所述内侧金属套圆台适配的安装凹槽;所述外侧套管另一端端部和橡胶套管另一端端部平齐,所述内侧套管另一端端部伸出所述外侧套管及橡胶套管。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圆台边缘设有一对凸出部。6.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的弧度为80度。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金属套和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套管及橡胶套管相平齐的一端端部均设有导向锥面。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金属套、中部橡胶套和外侧金属套注塑成一体结构。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为:将一对减震橡胶套安装在安装孔内,一对减震橡胶套的外侧金属管和安装孔过盈配合,一对减震橡胶套的内侧套管相对设置,一对减震橡胶套的内侧套管间留有让位间隙;在减震橡胶套及副车架的连接孔内穿入螺栓;用力锁紧螺栓,一对减震橡胶套的内侧套管相压紧接触,中部橡胶套受力压缩,完成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的安装。2CN105864334A说明书1/4页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转向器,具体涉及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减震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背景技术[000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安装通过转向器的壳体和副车架连接来实现,转向器的壳体上设有和副车架通过螺栓连接的安装孔。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冲击震动,转向器的壳体和副车架直接连接的方式,冲击震动会传递到手上,出现方向盘打手的现象,影响车辆转向舒适性。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安装孔内设置减震套的方式,以减小冲击震动。减震套由内侧金属套及外侧橡胶套构成,内侧金属套和螺栓连接,外侧橡胶套提供减震缓冲作用。这种减震套的结构,只能在横向(即XY平面内)提供减震作用,在车辆过颠簸或路况较差路段时,冲击震动较大,不能提供有效的减震作用,冲击震动力会传递到手上,出现方向盘打手现象,影响车辆转向舒适性;同时现有转向机的减震套结构在Z方向上受到较大冲击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