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6002620A(43)申请公布日2016.10.12(21)申请号201610497156.4(22)申请日2016.06.30(71)申请人新蕾车业无锡有限公司地址214000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机械装备产业园A区(72)发明人王振金(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4代理人张利强(51)Int.Cl.B24B41/06(2012.01)B24B41/00(2006.01)B24B55/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可全方位打磨的数控机床(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全方位打磨的数控机床,包括主体,主体的顶部前侧开设有齿条槽,齿条槽的一端啮合有齿轮,齿轮的背面设置有左机箱,左机箱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左机箱的右侧面设置有卡杆,齿条槽远离左机箱的一端设置有右机箱,右机箱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并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贯穿右机箱的侧面连接有卡盘,左机箱与右机箱的中间设置有卡槽,主体的顶部后侧设置有凹槽板。该发明,通过左机箱上的卡杆、右机箱上的第一转轴和卡槽的配合,达到可以稳定固定工件的效果,通过滑槽与滑动杆的设置,让磨削砂轮可以全方位的打磨,减小成本的提升。CN106002620ACN10600262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可全方位打磨的数控机床,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部前侧开设有齿条槽(2),齿条槽(2)的一端啮合有齿轮(3),齿轮(3)的背面设置有左机箱(4),左机箱(4)与主体(1)的顶部连接,左机箱(4)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5),并且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左机箱(4)的侧面与齿轮(3)相连,左机箱(4)的右侧面设置有卡杆(6),所述齿条槽(2)远离左机箱(4)的一端设置有右机箱(8),右机箱(8)与齿条槽(2)相连,右机箱(8)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9),并且第二电机(9)的输出轴远离第二电机(9)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轴(10),第一转轴(10)贯穿右机箱(8)的侧面连接有卡盘(11),所述左机箱(4)与右机箱(8)的中部设置有卡槽(7),并且卡槽(7)的底部与主体(1)相连,所述主体(1)的顶部后侧设置有凹槽板(12),并且凹槽板(1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3),滑槽(13)内通过驱动装置连接有滑动杆(14),滑动杆(14)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夹(15),固定夹(15)远离滑动杆(14)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电机(17),第三电机(17)的输出轴连接有与固定夹(15)相连的第二转轴(16),并且第二转轴(16)上设置有磨削砂轮(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全方位打磨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15)为U型,并且U型固定夹(15)的横轴与竖轴的夹角为九十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全方位打磨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6)、第一转轴(10)和卡槽(7)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全方位打磨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16)远离第三电机(17)的一端与固定夹(15)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全方位打磨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的上表面设置有润滑层。2CN106002620A说明书1/2页一种可全方位打磨的数控机床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全方位打磨的数控机床。背景技术[0002]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0003]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数控机床多为传统型的固定式数控机床,打磨加工时常常需要人工固定工件,并且打磨不同工件时需移动机床,操作复杂麻烦,浪费人力,耗费资源,增加成本。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全方位打磨的数控机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全方位打磨的数控机床,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前侧开设有齿条槽,齿条槽的一端啮合有齿轮,齿轮的背面设置有左机箱,左机箱与主体的顶部连接,左机箱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并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左机箱的侧面与齿轮相连,左机箱的右侧面设置有卡杆,所述齿条槽远离左机箱的一端设置有右机箱,并且右机箱与齿条槽相连,右机箱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并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