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应用用户体验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和移动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通过获取用户位置、环境等信息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这就要求移动应用要具备情景感知的功能。而在实现情景感知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功能,这就需要在用户体验设计上下功夫。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应用用户体验设计,探讨如何设计更符合用户需求和习惯的情景感知应用。通过研究移动应用技术和用户需求,提出设计指导和设计案例,为业界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2.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走访相关情景感知移动应用,访谈用户,总结用户需求与使用习惯;分析情景感知技术,探讨其在移动应用中的具体应用;借鉴已有的用户研究和体验设计理论,提出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应用用户体验设计指南;运用用户中心的设计方法,设计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应用界面和功能,探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化。 本研究的目标是: 1.了解移动应用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并结合情景感知技术,设计符合用户需求和习惯的情景感知应用。 2.总结出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应用界面设计和功能优化的规律和方法。 3.研究方法和步骤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步骤: 1.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和论文,了解现有情景感知移动应用的研究和设计,了解用户研究和体验设计的相关理论。 2.访谈用户: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分析用户行为和心理,探讨情景感知应用的新需求和痛点。 3.设计方案:运用用户中心的设计方法,设计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应用界面和功能,考虑用户需求和习惯,探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化。 4.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或模拟测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习惯。 4.预期结果和创新点 预期结果: 1.掌握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应用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2.探讨情景感知移动应用的新需求和痛点,总结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 3.提出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应用用户体验设计指南,包括界面设计和功能优化。 4.设计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应用,具备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符合用户需求和习惯的功能。 创新点: 1.结合情景感知技术和用户需求,提出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应用用户体验设计指南。 2.运用用户中心的设计方法,设计符合用户需求和习惯的情景感知应用,提高用户体验和应用价值。 3.通过实验或模拟测试,评估和验证设计方案,为业界提供参考和借鉴。 5.进行计划 本研究预计时间为1年,计划安排如下: 第1-2个月:收集资料,并对情景感知移动应用进行调研和总结。 第3-4个月:采用访谈用户的方式,了解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 第5-6个月:提出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应用用户体验设计指南。 第7-9个月:设计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应用,包括界面和功能设计。 第10-11个月:通过实验或模拟测试,评估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化。 第12个月: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和心得,并进行成果论证和展示。 6.参考文献 1.王秀子.情景感知技术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2.Oulasvirta,A.,Tamminen,S.,Roto,V.,&Kuorelahti,J.(2012).Understandingcontextsbybeingthere:casestudiesinbodystorming.PersonalandUbiquitousComputing,16(4),457-468. 3.Brereton,M.,Roe,P.,&Schroeter,R.(2016).Designingforsituationalawareness:anapproachtouser-centereddesign.BocaRaton:CRCPress. 4.Kotzé,P.&VanderMerwe,A.(2016).Designchallengesforpervasivecomputinginambientassistedlivingenvironments.PersonalandUbiquitousComputing,24(3),243-248. 5.Renouf,M.,O’Grady,M.,&Parnell,R.(2017).Understandingtheroleofcontextinmobileuserexperience.InternationalJournalofMobileHumanComputerInteraction,9(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