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最新可编辑word文档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准备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作是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人学”。 (2)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认识与反映。列宁说:“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又说:“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我国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陷的一面镜子,是宗法式农村的软弱和‘善于经营的农夫’迟钝胆小的反映。”(《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毛泽东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艺术生产论。这是马克思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文学艺术活动的结果。第一种意义,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同时论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认为艺术的一定繁盛期不与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第二种意义,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在中国,“生产”=“创造”)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属性。(补充:法拉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马克思主义指出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又注意到了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即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审美特征问题。阿·布洛夫指出,艺术中并没有“纯粹”、“无杂质”、“绝对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原则上只有在各种表现中——作为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的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美学:问题和争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5)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在论述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相互关系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两个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合和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的交往关系。于是,文学活动就是有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观念的五个要点有着内在的联系,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活动。 二.文学作为活动 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丰富了自己。这就是所谓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人与自然的交换过程中,人以自身的本质力量作用于自然,使自然不仅脱离不适宜于人生活的原始的粗糙状态,而且在这种被改造过的自然中展现了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力量;而自然又提供了一个场所,使人得到锻炼,进一步充实了自身的本质力量。因此,人的生活活动在属于自然的同时,又有超越自然地一面。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地展现出来。陆机曾这样描述文学创作过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文赋》)借助想象的翅膀,人可以遨游于审美的王国,在诗意的世界中流连忘返,从而使人的本质力量显现出来,使人能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2.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 (1)世界。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主观世界既包括人的思想情感,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文学无法脱离世界单独存在。(德谟克利特的“艺术模仿自然”说;别林斯基的模仿论和再现论;20世纪中期的魔幻现实主义,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国哲学强调的天人合一、物我相同) (2)作者。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感情。中国,“诗言志”(《尚书》),“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