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8463296A(43)申请公布日2018.08.28(21)申请号201780006493.1(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22)申请日2017.01.111247代理人段承恩杨光军(30)优先权数据2016-0049192016.01.14JP(51)Int.Cl.B21D22/16(2006.01)(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B21D53/30(2006.01)2018.07.12B21H1/04(2006.01)(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7/0005632017.01.11(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7/122656JA2017.07.20(71)申请人都美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好井健司加藤博康各务达朗榎并启太郎岩仓勇志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附图10页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权利要求书1页(54)发明名称旋压装置以及旋压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旋压装置以及旋压方法,由主轴侧卡盘(30)的圆锥状凹部(31)与芯棒(40)的圆锥状凸部(41)将圆筒管(10)的轴向一端部(11)固定,接着,将旋压辊(50)按压于被支承于芯棒(40)的圆柱部(42)的圆筒管(10)来减小圆筒管(10)的厚度。因此,与以往的旋压成形相比,夹紧机构简单且工序数少,因此能够缩短加工时间。另外,将旋压辊(50)按压于被支承于芯棒(40)的圆柱部(42)的圆筒管(10)来减小圆筒管(10)的厚度,所以圆筒管(10的壁厚减小后的形状为除了轴向一端部(11)以外内径大致恒定,与以往相比要简单。由此,容易将芯棒(40)共用于各种车轮轮辋的成形。CN108463296ACN108463296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旋压装置,其减少恒定厚度的圆筒管的除了轴向一端部以外的轴向上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所述旋压装置具有:主轴侧卡盘,其具有圆锥状凹部;芯棒,其具备与所述主轴侧卡盘的圆锥状凹部对应的圆锥状凸部和支承所述圆筒管的圆柱部;以及旋压辊,其对被支承于所述芯棒的圆柱部的圆筒管进行按压来减少所述圆筒管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压装置,由所述主轴侧卡盘的圆锥状凹部与所述芯棒的圆锥状凸部夹入所述圆筒管的所述轴向一端部,从而固定所述圆筒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压装置,所述芯棒的圆锥状凸部的顶端的直径比所述圆筒管的至少轴向另一端部的最端部的内径小,且所述芯棒的圆柱部的直径比所述圆筒管的至少所述轴向一端部的最端部的内径大。4.一种旋压方法,该方法减少恒定厚度的圆筒管的除了轴向一端部以外的轴向上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由主轴侧卡盘的圆锥状凹部与芯棒的圆锥状凸部将圆筒管的轴向一端部固定,接着将旋压辊按压于被支承于芯棒的圆柱部的圆筒管来减小圆筒管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压方法,由主轴侧卡盘的圆锥状凹部与芯棒的圆锥状凸部将圆筒管的轴向一端部弯折成圆锥状,并且将圆筒管的轴向一端部夹入并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旋压方法,将直径在圆筒管的内径以上的芯棒的圆柱部向圆筒管压入来对圆筒管进行扩径,并且将圆筒管的轴向一端部弯折成圆锥状。7.一种制造汽车用车轮轮辋的方法,该方法对恒定厚度的圆筒管进行成形来制造汽车用车轮轮辋,在该方法中,利用具有主轴侧卡盘、芯棒以及旋压辊的旋压装置,由所述主轴侧卡盘的圆锥状凹部和所述芯棒的圆锥状凸部夹入并固定所述圆筒管的轴向一端部,接着,在将所述旋压辊按压于被支承于所述芯棒的圆柱部的所述圆筒管来减小圆筒管的厚度从而使所述圆筒管成为厚度不均等的圆筒部件之后,对该圆筒部件的两端部进行扩口加工使其扩径成圆锥状,所述主轴侧卡盘具有圆锥状凹部,所述芯棒具备与所述主轴侧卡盘的圆锥状凹部对应的圆锥状凸部和支承所述圆筒管的圆柱部,所述旋压辊对被支承于所述芯棒的圆柱部的圆筒管进行按压来减少所述圆筒管的厚度。2CN108463296A说明书1/8页旋压装置以及旋压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旋压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旋压方法。背景技术[0002]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技术。[0003]如图14所示,使用具有第1倾斜部1a、加工部1c以及第2倾斜部1b的模具1,由夹紧爪3仅抓紧圆筒状工件2的一端部,圆筒状工件2的另一端部设为不夹紧的自由端。之后,使用辊模(旋压辊)R使与第1倾斜部1a对应的工件部分2a成形。之后,使用辊模R使与第2倾斜部1b对应的工件部分2b、与加工部1c对应的工件部分2c成形。之后,使用辊模R,对与第1倾斜部1a对应的工件部分2a进行减薄拉深而使该工件部分2a的壁延伸。[0004]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点。[0005](i)在将圆筒状工件2的一端部夹紧,并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