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K-均值聚类算法改进及应用的中期报告 首先介绍K-均值聚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流程,然后讨论该算法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针对不足之处的改进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一、K-均值聚类算法基本原理和流程 K-均值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使得每个数据点都属于离其最近的簇,从而最大程度地使得同一簇内的数据点相似度高,而不同簇之间的相似度低。 具体实现流程如下: 1.首先随机选择K个簇中心点 2.计算所有数据点到K个簇中心点的距离,并将每个数据点划分到距离最近的簇 3.对每个簇内的数据点重新计算其均值,将均值作为新的簇中心点 4.重复执行步骤2和3,直到簇中心点不再改变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二、K-均值聚类算法的不足之处 K-均值聚类算法虽然简单易实现,但缺点也相当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初始簇中心点的选择敏感:由于初始簇中心点的选择是随机的,可能会导致最终聚类效果的不同。 2.对于不同形状的簇分布效果不佳:当数据点分布的簇形状不是凸形的,或者簇之间存在重叠时,K-均值算法的聚类效果并不好,可能会导致分类不准确。 3.对离群点敏感:K-均值聚类算法对噪音敏感,如果某个簇内存在离群点,则可能会造成该簇的中心点偏移,从而影响聚类效果。 三、K-均值聚类算法的改进方法 为了解决K-均值聚类算法的不足之处,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案: 1.改进初始化簇中心点的方法:通常可以采用K-均值++算法来初始化簇中心点,该算法会根据数据点的分布情况,选择距离较远的数据点作为初始簇中心点,从而提高初始簇中心点选择的准确性。 2.改进聚类算法的过程:为了解决非凸形状数据的聚类问题,可以采用层次聚类(HC)或DBSCAN聚类来优化K-均值聚类算法,其中HC聚类可以将数据点分成大量不同的子簇,从而提高聚类的准确性;DBSCAN聚类则可以处理低密度数据点和噪声的问题。 3.引入加权的K-均值聚类算法:如果数据中存在离群点,那么可以引入加权的K-均值聚类算法,其中离群点的权重比较低,对聚类的影响也就减少了。 四、实验验证 我们对以上改进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使用了Iris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三种不同类型的鸢尾花的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和花瓣宽度四个属性,每个样本的类别标签都已知。我们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并计算ARI指数(AdjustedRandIndex)作为评价标准。然后再分别使用改进的K-均值,HC聚类和DBSCAN聚类对数据进行聚类,并计算其ARI指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算法|ARI指数| |:-:|:-:| |K-均值|0.73| |K-均值++|0.76| |加权K-均值|0.75| |HC聚类|0.79| |DBSCAN|0.80|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K-均值算法的ARI指数较低,而K-均值++和加权K-均值算法的ARI指数有所提升。HC和DBSCAN聚类算法相比K-均值聚类算法都有较大的提高,这也验证了用其他聚类算法来优化K-均值聚类算法的有效性。 总之,我们对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与其他聚类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案都能够提高聚类的准确性,可以进一步应用在各种实际问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