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的教训 【目标定位】 高考考点考点解读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知识结构】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1917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巩固政权措施:将一部分大型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所有制,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退出一战。 2、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未来社会实现前提:生产力高度发展 未来社会基本特点: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 未来社会实现途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3、苏维埃俄国面临的严峻形势、采取措施及结果: (1)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①国外:协约国的干涉 ②国内:经济上——严重破坏,小农经济;政治上——地主、资产阶级武装叛乱。 (2)采取措施: ①军事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进攻 ②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结果:1920年底,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①新生的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政治上,英、法、美、日等国武装干涉苏俄,支持俄国境内的叛军,国内战争爆发 经济上,原料缺乏,人民忍饥挨饿。 ②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 (2)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3)特点:兼有“战时”“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3)内容:①农业: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 ②工业:普遍实行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③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④劳动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不得食”的原则。 (4)评价:①战时工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②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战争基本结束 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其原因在于,布尔什维克党主观上存在着试图由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愿望。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应战解危的措施是巨大的成功,但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尝试是一种失败。 二、“道路已经指明”——新经济政策(1921-1924) 1、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后,亟须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 ②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 ③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目的: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3、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商业:由实物配给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4、评价: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这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②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5、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恢复经济,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比较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的极度匮乏国计划经改善,但经济和政治危机严重主 要 内 容农业余粮收集制以余粮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接触对一部分企业的国有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并在经济管理上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贸易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 制度实物分配制按劳分配制评价在特殊条件相一种完全必要、唯一可行的政策,后来其弊端暴露,引起人民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苏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后因问题出现和领导人认识不足而终止 三、“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提出背景: ①1922.12.36,苏联成立。②1924.1,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地位确立。③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但总体经济落后;④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 方针的提出:1925.12,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管理经济;轻工业和农业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