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吴起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学案 2012年9月5日 序号13课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编写:齐明 审核:班组姓名学习目标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学习重点如何认识新经济政策:评价斯大林模式;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学习难点探究斯大林模式的成因、影响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教材内容学习范围说明、学法指导、标识说明1、通过阅读课文P130—146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并以此在课本上勾勒重要知识点。2、通过阅读课文,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合作探究内容。3、自主检测题里无★标识的题为基础题;★标识的题为知识拓展题;★★标识的题为能力提升题。自主学习 一.非常时期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 ①国际:的干涉。②国内:反革命活动猖獗;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农业:工业:商业:产品分配:(学生识记)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①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措施。②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证。③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 二.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①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加上自然灾害,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濒临崩溃。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俄共布需寻找新模式,大胆改革。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年,大。 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农业:工业商业:分配制度:(学生识记) 4.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5.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①调动了的生产积极性,使俄国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②巩固,稳定政治形势。③是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三.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政策转变启示: ①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②社会主义模式不可固定不变,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是艰难而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③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④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⑤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 四.斯大林的工业化道路: 1.斯大林工业化建设的背景(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外:处于之中。 ②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十分短缺。到1925年,机器装备仍然依赖进口。 2.斯大林工业化建设的目的:增强国防力量;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历程: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1926年,进入工业化建设时期;1932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37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生产总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4.工业化建设的特点:①;②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③完全采取计划经济。 5.评价斯大林工业化建设: ①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苏联在较短时间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也为苏联二战中战胜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②弊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经济结构不合理。 6.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启示:进行工业化必须保证农轻重比例平衡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五.农业全盘集体化: 1.农业集体化背景: ①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农业是一种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农业; ②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进行,斯大林决定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来克服粮食危机。 2.农业集体化历程:集体农庄。到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3.评价农业集体化: ①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继续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条件。 ②他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六.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标志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斯大林模式特点:。 3.斯大林经济模式: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的计划模式。 (1)优点:①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②为反法西斯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③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借鉴。 (2)弊端: ①长期片面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②样样管、统统包的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③牺牲农民的利益,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4.斯大林政治模式:。 5.斯大林思想模式: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主要靠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七.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1.赫鲁晓夫改革背景: ①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②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契机与可能。 2.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扩大集体农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