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3.1液压泵概述 §3-1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基本工作原理马达的分类一、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1)容积式泵必定有一个或若干个周期变化的密封容积。密封容积变小使油液被挤出,密封容积变大时形成一定真空度,油液通过吸油管被吸入。密封容积的变换量以及变化频率决定泵的流量。 (2)合适的配流装置。不同形式泵的配流装置虽然结构形式不同,但所起作用相同,并且在容积式泵中是必不可少的。容积式泵排油的压力决定于排油管道中油液所受到的负载。工作压力是指泵的输出压力,其数值决定于外负载。如果负载是串联的,泵的工作压力是这些负载压力之和;如果负载是并联的,则泵的工作压力决定于并联负载中最小的负载压力。 额定压力是指根据实验结果而推荐的可连续使用的最高压力,他反映了泵的能力(一般为泵铭牌上所标的压力)。在额定压力下运行时,泵有足够的流量输出,并且能保证较高的效率和寿命。表3.1压力分级2、排量和流量实际流量Q指单位时间内液压泵实际输出油液体积。由于工作过程中泵的出口压力不等于零,因而存在内部泄漏量ΔQ(泵的工作压力越高,泄漏量越大),使得泵的实际流量小于泵的理论流量,即/3、功率、机械效率和总效率泵的摩擦损失由两部分组成按结构分:柱塞式、叶片式和齿轮式 按排量分:定量和变量 按调节方式分:手动式和自动式,自动 式又分限压式、恒功率式、恒压式和恒 流式等。 按自吸能力分:自吸式合非自吸式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图形符号§3-2柱塞泵一、径向柱塞泵1、直轴式轴向柱塞泵原理配流盘2、流量§3-3叶片泵和叶片式马达一、双作用叶片泵1、结构和工作原理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可由下图说明。当转子3和叶片5一起按图示方向旋转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叶片紧贴在定子4的内表面,把定子内表面、转子外表面和两个配流盘形成的空间分割成八块密封容积。随着转子的旋转,每一块密封容积会周期性地变大和缩小。一转内密封容积变化两个循环。所以密封容积每转内吸油、压油两次,称为双作用泵。双作用使流量增加一倍,流量也相应增加。2、排量和流量考虑到β=2π/Z,所以 式中,B一叶片的宽度,R、r-定子的长半径和短半径。因此,双作用叶片泵的实际排量为 双作用叶片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为 式中,n—叶片泵的转速,ηpv—叶片泵的容积效率。叶片泵的流量脉动很小。理论研究表明,当叶片数为4的倍数时流量脉动率最小,所以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一般取12或16。3、结构上的若干特点(2)端面间隙(4)叶片倾角三、单作用叶片泵(动画3-4)单作用叶片泵结构如图泵的转子K及其轴承上会受到不平衡的液压力,大小为:P=pBD 式中P—转子受到的不平衡液压力; p—泵的工作压力; B—定子的宽度; D—定子内直径。 计算泵的几何排量为: q=B[(R+e)2-(R-e)2]=4BRe=2Bde 理论流量为:QT=2Bde 式中R—定子内半径; e—定子与转子的偏心量;2、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动画3-5)下图是限压变量泵的实际结构。图中定子上半部为压油区,作用在定子内部的液体压力使定子向上并通过滑块2使之与滚针导轨1靠紧,使定子移动灵活。螺钉11用以调节限压式变量泵的起控压力。螺钉8用以限制定子的最大偏心量,即泵的空载流量。此泵的结构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1)叶片底部油液是自动切换的。即当叶片在压油区时,其底部通压力油;在吸油区时则与吸油腔相通。所以叶片上、下的液压力是平衡的,有利于减少叶片与定子间的磨损。(2)叶片也有一倾角,但倾斜方向正好与双作用泵相反。此种泵中,叶片上下液压力是平衡的,叶片的向外运动主要依靠其旋转时所受到的惯性力。 上诉泵的额定压力为6.3MPa,主要用于机床和压力机。§3-4齿轮泵和齿轮马达齿轮泵是液压泵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泵,它的抗污染能力强,价格最便宜。但一般齿轮泵容积效率较低,轴承上不平衡力大,工作压力不高。齿轮泵的另一个重要缺点是流量脉动大,运行时噪声水平较高,在高压下运行时尤为突出。齿轮泵主要用于低压或噪声水平限制不严的场合。一般机械的润滑泵以及非自吸式泵的辅助泵都采用齿轮泵。 从结构上看齿轮泵可分为外啮合和内啮合两类,其中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更广泛。二、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动画3-6)图为外啮合齿轮泵实物结构泵每转一周把两个齿轮上齿谷中的存油排出。如果泵中采用标准齿轮,并取齿谷的容积等于齿部的体积,则齿轮每转一周排出的体积可近似等于外径为(mZ+2m),内径为(mZ-2m),厚度为B的圆环体积,即 q=/4[(mZ+2m)2-(mZ-2m)2]B=2m2ZB 由于齿谷的体积大于齿部,实际几何排量还要大一些,故以3.33代替上式中的较接近实际情况。得q=6.66m2ZB即泵的实际流量为:Q=6.66m2ZBPV.n3、困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