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的综述报告 近年来,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已成为司法实践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慢慢地被各级法院广泛采用。本文将从案例指导制度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当前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案例指导制度的概念 案例是指完整、真实、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件或事实,指导是引导、指引、教导等意思,案例指导制度就是以案例为基础,借助法院的裁判经验和理论知识,对具体法律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从而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和帮助的一种制度。 案例指导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案例具有事实性、时效性和权威性;二是案例指导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依托,实践和理论相互交融;三是案例指导是以裁判文书为主要载体,同时还包括案例研究、案例辅助、案例培训等多种形式。 二、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历程 案例指导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千里传胪”制度。在清朝,民众能够用胪传递民间诉讼案件到地方官府,这就是当时的案例引证制度。明清之际,元明两代经验的积累以及部分“案例式”调解经验的共享,促进了案例引证制度向案件引证和判例引证两个方向的转化。清代末年,“特赦”、“已审”等旧式判例的滥竽充数、随意毁弃,使得我国判例法规范化建设受到极大影响。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输入使我国进入了一次全面的法制建设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引进并吸收了外国判例法的理念和经验,例如民主国家的法官在判决时,通常都会借鉴以往的类似案例,以便对法律问题做出合理和公正的判断。 1993年,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了“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从此,我国司法实践将更加注重案例的使用和研究,“案例指导制度”逐渐成为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编写《刑事案例选编》、《民商事案例选编》,由此开创了我国法院编纂判例的先河。 200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关于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若干意见》,用法规文件的形式确立了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三、案例指导制度面临的问题 尽管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一是案例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案例没有体现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是指导不及时,法官往往不能及时把握立案和审判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三是案例数量大而不精,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 四是案例发布渠道不畅,很多同行在实践中难以获取相关的案例资料。 四、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方向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建设,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 一是提高案例的质量,重视指导性和适用性。司法机关可以加强案例研究力度,提升执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司法环境,加大解决当事人问题的力度,提高案例质量和水平。 二是迅速扩大案例的发布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案例发布机制。强化案例的公示和公开,建立完善的案例信息公开制度,推动案例共享和交流。 三是加强司法人员的案例学习和培训。通过不断学习和开展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形成新时期人民法庭工作的新思路,为法院司法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总之,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内容,而且也是建设司法公正、增强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充分发挥案例指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和案例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司法质量和效率,实现司法有效性和公正性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