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396233A(43)申请公布日2019.11.01(21)申请号201910688019.2C08K5/18(2006.01)(22)申请日2019.07.29(71)申请人长安大学地址710064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33号(72)发明人王康姚爱玲(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61218代理人惠文轩(51)Int.Cl.C08L19/00(2006.01)C08L75/02(2006.01)C08L75/06(2006.01)C08L75/08(2006.01)C08K5/17(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及其制备法,包括以下原料:废旧轮胎、聚脲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羧酸和增塑剂。该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的抗压强度可达93.5MPa,透水率系数为4.2×10-2cm/s,具有蓄水透水能力强、弹性好、抗冻融性能强、耐磨损、抗腐蚀、抗剥落、易加工成型等特点,可将其用于广场、通道及路肩等区域,既实现了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也能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好的材料保障;其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易操作实施。CN110396233ACN11039623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废旧轮胎、聚脲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羧酸和增塑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旧轮胎的颗粒粒径为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脲粘合剂包含组分A和组分B,其中,所述组分A包括含异氰脲酸酯环的异氰酸酯预聚体和聚醚多元醇;所述组分B包含端氨基聚醚和芳香族二胺增链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异氰脲酸酯环的异氰酸酯预聚体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多聚体或甲苯二异氰酸酯多聚体;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多元醇、聚氧化乙烯醚多元醇或聚四氢呋喃醚二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氨基聚醚为二氨基二苯醚、聚氧丙烯二胺、聚氧乙烯二胺或聚丙二醇二胺;所述芳香族二胺增链剂为二乙基甲苯二胺、二甲硫基甲苯二胺或双仲丁氨基二苯基甲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粘合剂包含多元异氰酸酯和多元羟基化合物;其中,所述多元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亚苯基二异氰酸酯、甲氧基苯基二异氰酸酯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多元羟基化合物为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环氧丙烷或聚丁二醇。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羧酸包含脂肪酸、松香酸、妥尔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塑剂包含二乙基甲苯二胺、二亚乙基二胺、单乙醇胺、N,N-二丁基二苯胺、异佛尔酮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用量为:废旧轮胎100份、聚脲粘合剂8-12份、聚氨酯粘合剂4-8份、羧酸0.5-2份和增塑剂0.2-0.6份。9.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废旧轮胎进行预处理,得橡胶颗粒;步骤2,将聚脲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羧酸和增塑剂搅拌混合,得复合粘合剂;步骤3,将所述橡胶颗粒和所述复合粘合剂搅拌混合均匀,倒入路面砖模具中,压制成型,即得。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预处理为:对废旧轮胎进行破碎,加入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活化20-30分钟,晾干,即得橡胶颗粒。2CN110396233A说明书1/6页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透水路面砖及其制备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对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海绵城市建设备受关注。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便提出要求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镇化质量。而在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为海绵城市建设指引了方向。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0003]但由于现代道路、服务区广场、人行道等多被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和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