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菌株的筛选及鉴定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综述 1.1引言 糖尿病(DM,DiabetesMellitus)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其特点是餐后高血糖,餐后高血糖是由于胰腺的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或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所引起的,高血糖能进一步抑制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胰岛素调节外周组织葡萄糖吸收的能力,伴随因胰岛素(Insulin)分泌及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随着患糖尿病时间的延长,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以致最终发生失明、尿毒症、脑中风、心肌梗塞等,最后危及生命[1]。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2000-2030年全球人口数将增加37%,而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加114%[2]。2000年全球共有1.5亿糖尿病患者,其中我国有2000多万患者,为世界第二[3]。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估计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将从2007年的2.4亿增加至2025年的3.8亿[4]。 中国2007-2008年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存在9240万糖尿病患者和4820万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超过IDF的预测[5]。 糖尿病患者在空腹下血糖高于常人,进餐后血糖峰值高于正常人,血糖升高持续时间比正常人显著延长。高血糖状态使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且与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6],因此,控制餐后血糖是治疗及预防糖尿病的关键。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有胰岛素增敏剂(如噻唑烷酮类药物)、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如磺酰脲类药物)、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7],前几种传统药物虽能达到短时间降血糖的目的,但长期使用会加速胰岛组织老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目前有阿卡波糖(Acarbose)、伏格列波糖(Voglibose)和米格列醇(Miglitol)三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用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被认为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和Ⅰ型糖尿病的辅助药物[8]。 1.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2.1α-葡萄糖苷酶 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主要由唾液和胰液中的α-淀粉酶及小肠上皮绒毛刷状缘上的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α-临界糊精、蔗糖酶、乳糖酶等,能够从含有α-葡萄糖苷键底物的非还原端催化水解α-葡萄糖基,参与机体食物的消化、糖蛋白的生物合成、多糖及糖复合物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等过程[9]。 1.2.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原理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糖苷水解酶抑制剂,能够抑制人体小肠上皮绒毛膜刷状缘上双糖酶的生物活性。Palus等于1970年首次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抑制寡糖酶活性的化合物,William-Olsson等研究发现,环己糖醇及氨基糖所构成的假双糖结构(acarviosine)为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中心的必需部分,在假双糖结构两侧或一侧连接不同数目的葡萄糖分子(见图1.1),化合物中连接的葡萄糖分子数目与其抑制作用强度相关[10]。能够在寡糖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位点与α-葡萄糖苷酶竞争性结合,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导致D-葡萄糖生成量减少,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时间,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浓度峰值,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11]。 图1.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结构通式 1.2.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 1.2.3.1体外筛选模型PNPG法[12] 目前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是根据PiereC等的方法,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糖苷(p-Nitrophenol-α-glucopyramoside,PNPG)为底物,在波长400nm处测定在酶作用下释放出的有颜色的物质硝基酚(PNP)的量,以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抑制活性。 1.2.3.2体内筛选模型[11] 通过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对动物模型给药,观察动物血糖变化,进而对药物作出评价。 1.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来源 α-葡萄糖主要有三大来源:微生物代谢产物、天然植物提取物及人工合成。目前,应用于临床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均为微生物代谢产物或其衍生物。 目前应用的三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化学结构见图1.2,其化学结构都有低聚糖结构类似物。这三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都与微生物有关。 图1.2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化学结构 1.3.1阿卡波糖(Acarbose) 德国拜耳(Bayer)公司1977年在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SE50、SE82和SE18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出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物质,其结构近似低聚糖,于1990年推出阿卡波糖,商品名拜糖平[13]。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阿卡波糖延缓了肠道内糖类水解和吸收,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从而降低了餐后血糖升高[14]。2006年,中国共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