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概论课程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探索》研究报告 一、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增强了问题提出的紧迫性 文学概论这门课程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它作为中文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的地位得到确定,而且新闻,外语等学科也普遍开设这门课程。文学理论不是一家一派的概论,它包含了对整个文学过程和多种文学理论的辨析、评说,它为学习其他文学专业课,特别是更加专门的文学理论课提供了基础理论准备。但是理论课抽象,枯燥的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和应用性的架空的困惑,所以,本课题旨在弱化理论的枯燥、强化实际的应用性,结合学院提出的内涵发展道路,加快我院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向速度。 应用型大学是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向“全民”转型之后出现的大学类型。它的培养目标不像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那样,是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人才或高素质技术创新型人才,而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大学将“学以致用”放在首位,强调提高学生的应用性能力。这一培养理念成为这类大学思考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基本前提。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性课程的文学概论也面临着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的转换。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性课程,由于理论的抽象性,学生普遍感到它缺少文学课程的感性趣味,且不说阅读感受与规律原理间的鸿沟,单就“应用性”而言,也很难直接体会到与技能技巧、动手能力相关的东西。对于这样一门实用价值不那么明显的理论课程,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它的“应用性”?在现有的条件下,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应用性”?这是本课题试图探讨和解决的首要的问题。 二、深入的学生调查分析及考试质量分析使问题得以明朗呈现 在课堂教学课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文学理论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总是感觉文学理论只是那些今后从事专业研究的人员所应掌握的,而对于那些不打算从事这类相关职业的人来说,学不学与学的好不好无关痛痒,于是就形成了学习本门课程的倦怠心理。从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课下的交流中也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学习文学理论课程的困惑,最重要是的体现在如何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及生活中,真正地发挥理论的提升功能。 每次期未考试的统计分析报告数据也表明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极待提高,现仅以06级学生的考试分析报告为例。在那次考试中,学生的通过率分别为:分析题0.537、简答题0.724、名词解释0.731、辨析题0.794、判断题0.91、选择题0.935,其中选择题和判断题得分率较高,这说明学生的识记能力较强,对于文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好。名词解释、辨析题和简答题得分率稍低,这表明学生的综合运用和辨识能力稍差,仅停留于死记硬背阶段,还不能把握全书知识体系和发展脉络,不能很好地活学活用。分析题通过率较低,这表明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理论工具,只停留于消极的阅读,还不能进行积极的欣赏,只知道面前的文本是什么样,而不懂得这个文本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基于这种现状,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讨解决策略 三、各种符合章节理论话题的设定与研讨是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为了解决问题,扭转学生理论学不明白、教师教不明白的双重尴尬。我们对理论的实际应用做好教学设计,即运用文学理论对具体的文学现象进行阐释,与理论思辨一样都是着眼于抽象思维的培养,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批评实践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洞察实质,在分析综合中把握文学的规律与价值。文学分析的实质是穿越形象与情感等感性内容挖掘其背后显现的意味,它以复述、描述与分析判断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具体观点。学生就是在学写论文的过程中掌握文学分析的技巧,懂得提炼观点的基本规则的,应该说,这是一种从基础做起的脚踏实地的训练。不过,其效果又不止于此——在作业设计中,学生还会在个体的微观性与整体的宏观性中深入了解理性思维的特点。比如围绕“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而进行的“文学与人生”作业,是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完成的一个主题,六个小组则分别以人生成长、人生追问、人生百态、人生超越、人性弱点、人生感悟的特定专题来说明这个主题,小组成员又以自己的关键词或核心观点来说明各自的专题。这样,个体与整体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具有有机联系——每个人针对文本进行细读,感悟批评性分析的要领,每个小组则超越个别感悟而实现相对的整体把握,当六个小组合起来时,人生的主要命题便在此得到了揭示。 目前为止已与学生合作完成了人生岁月篇和人生思索篇两个篇目,下一阶段会继续人生状态、人性本色两个篇目的写作,最后集结成册。应该说明的是,观文学之人生,思现实之人生只是学做人的一部分,更重要的还在于在学习与训练的要求中,使学生明白学术的基本规范,从而养成为学的严谨态度和自我教育的好习惯。学习不是一般性的实践活动,它是一个探索未知、发现和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如果在学习中缺少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不能正确对待已知与未知,就无法获得真知。因此,认真阅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