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一、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1、教师专业发展的几条途径2、提高探索性实践水平的关键——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案例分析:“共振现象”教学的研究接下来,他开始按照教材的顺序,向学生介绍固有振动、阻尼振动以及受迫振动、共振等概念。 凡是教材上提到的知识,老师都一一进行讲解或者组织学生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大大小小的实验和录像就出现了9次,平均4.4分钟一次。 整节课的教学气氛很活跃。 但当老师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习知识来解释新课引入时三个事例时,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描述并得出结论,无奈之下,教师自己只好代劳。课后反思 肯定意见—— “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材上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紧凑”; “自己研制的几个实验很有新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新疆伽什地震的有关资料及时充实到教学之中,注意和日常生活、社会问题的联系,丰富了教育资源”……否定意见—— “这样的教学安排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实验太多,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整个感觉就象是走马观花”; “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学生的思维不是连续的,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执教老师—— “教学的素材比较多,总想着能够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所以上课时关心学生少了,注意力放在如何控制好时间以及如何完成教学计划上来,造成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够,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调动起来。”第二次上课课后反思—— 从塔柯姆大桥的录像到桥梁模型过渡自然,通过建模,给学生提供了将现实生活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加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符合“从社会、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回归到社会、生活”的教学指导思想。 存在的问题是,从大桥的模型到受迫振动、共振概念的提出不是学生自己得到的,没有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第三次上课—— 注意到了前后知识的比较,在比较中很自然地引出了固有振动、受迫振动等概念,并由此巧妙地过渡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去。本课例给教研组老师们的启示—— 1.在课改实践中要正确认识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样的课程资源,在不同的教师眼中会有不同的作用。 上述塔柯姆大桥的课程资源也是如此,单就教材上的图片讲解一下是一种应用,找到录像给学生放映是一种应用,从录像出发抽象出桥的模型再过渡到共振现象的研究之中也是一种应用,让学生根据这一模型展开猜想和探究又是一种应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好课程资源的作用,应该引起物理教师的深入思考。2、要着眼于促进学生高质量思维活动的形成 “共振现象”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最初关注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所以才出现了40分钟9种课程资源使用的“大容量”的课堂教学。 这种“大容量”多体现在知识的重复、变换角度的操练上,看上去教学节奏很快,内容很充实,但学生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分析和研究共振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只能就事论事,还容易造成思维疲劳。 (杨浦高级中学常生龙等)3、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二、学校、教师选择课题的策略1、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如上海杨浦区杭州路第一小学的《小学诗歌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学校几位教师自1991年起针对学校环境差、生源差的实际,通过诗歌教育陶冶儿童高尚道德情操、培育学生爱美之心,取得了实效。1995年学校成立课题组,1996年被立为市级课题,1998年获上海市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浙江省某小学《新农村背景下山区学校构建校外“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学校面临的情况—— 当地针织企业和家庭作坊式个体经营户多,导致学生组成的“三多”:自由学生多、外来学生多、留守儿童多;学生校外休息时间长;家长与孩子交流时间短(人均每天0.2小时);学生居住地分散…… 带来的结果—— 学生在校外放任自流,缺少正确导向;普遍缺乏学习动力,经常有学生不完成作业,甚至逃学;许多不良习惯乘虚而入,沉湎于网络游戏,赌博、打架等事件屡见不鲜……3、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寻找挂钩点4、从特有的资源优势中寻找固着点江苏常州市翠竹中学:《人文沃土上的“翠竹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还没有哪一种植物有“竹子”的内涵丰富,它既有自然之趣,又有独特精神品格。最重要的是在“竹子”这个物体上,已经有了一种民族的骨格。 以“翠竹”冠名的常州翠竹中学,建设以“竹子”为内容的学校文化,不仅有物理意义,更有提升学校发展品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具有高尚品格的内涵意义。 涉及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常州市翠竹中学的校园环境设计 以竹子为载体,以竹文化为内涵,以强化育人功能为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景点,达到看似一副画,吟是一首诗,品是一种韵的效果。 进大门是“金钥匙”水池,前栽凤尾竹,后种慈孝竹。联想到:园栽百竿竹,校容千余生,入门勾股弦,出口风雅颂。 “金钥匙”水池北边的园,取名“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