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ii PAGEI 前言 回避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有关人员,在遇有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时,退出某一案件的诉讼程序的制度。回避制度所蕴涵的技术性措施有助于维护法官的中立,确保公正审判;同时,回避制度还承担着为法官减轻责任负荷的作用,使法官免受人伦亲情与司法公正理念的双重压力。从当事人乃至案外人而言,回避制度通过维护司法中立性以实现司法公正,从而使其对于裁判寄予信赖感,有利于个案的解决以及司法权威的树立。有鉴于此,世界各国民事诉讼法律皆对回避制度作了详细规定。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将回避制度列为民事诉讼基本制度之一,专章对回避的原因、程序等作出了规定。2000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回避制度进行了完善和具体化。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官回避的案件比例很低,特别是当事人申请回避成功的情况更是微乎其微。[1]回避制度在民事诉讼中运作的现状表明,现行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不能适应司法需求。本文试图通过一个理论、技术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将解释论和对策论结合起来,为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提供一点思路。 目录 TOC\o"1-3"\h\z\uHYPERLINK\l"_Toc200515841"摘要 PAGEREF_Toc200515841\h1 HYPERLINK\l"_Toc200515842"1.我国回避制度的现状 PAGEREF_Toc200515842\h1 HYPERLINK\l"_Toc200515843"1.1.我国回避制度立法规定 PAGEREF_Toc200515843\h1 HYPERLINK\l"_Toc200515844"1.1.1.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回避制度的有关规定 PAGEREF_Toc200515844\h1 HYPERLINK\l"_Toc200515845"1.2.回避制度之法律价值 PAGEREF_Toc200515845\h2 HYPERLINK\l"_Toc200515846"1.2.1.源于诉讼机制本身的要求 PAGEREF_Toc200515846\h2 HYPERLINK\l"_Toc200515847"1.2.2确保司法人员中立 PAGEREF_Toc200515847\h3 HYPERLINK\l"_Toc200515848"1.2.3保障司法公正 PAGEREF_Toc200515848\h3 HYPERLINK\l"_Toc200515849"2.我国现行回避制度的缺陷及其分析 PAGEREF_Toc200515849\h3 HYPERLINK\l"_Toc200515850"2.1.关于回避的主体 PAGEREF_Toc200515850\h3 HYPERLINK\l"_Toc200515851"2.1.1.检察人员没有纳入回避对象之列 PAGEREF_Toc200515851\h4 HYPERLINK\l"_Toc200515852"2.1.2.享有审判监督权的一些成员员是否应当在回避范围之列 PAGEREF_Toc200515852\h4 HYPERLINK\l"_Toc200515853"2.2.关于回避的理由 PAGEREF_Toc200515853\h4 HYPERLINK\l"_Toc200515854"2.2.1.对于近亲属及利害关系人的界定仍有疏漏 PAGEREF_Toc200515854\h5 HYPERLINK\l"_Toc200515855"2.2.2.关于《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的五种情形 PAGEREF_Toc200515855\h5 HYPERLINK\l"_Toc200515856"2.2.3.回避制度的落实依然缺乏应有保障。 PAGEREF_Toc200515856\h5 HYPERLINK\l"_Toc200515857"虽然回避对象范围较广 PAGEREF_Toc200515857\h5 HYPERLINK\l"_Toc200515858"实践中一些案例表明,现有规定仍然未能起到保护当事人申请回避权利的作用, PAGEREF_Toc200515858\h6 HYPERLINK\l"_Toc200515859"2.3.关于回避的程序 PAGEREF_Toc200515859\h7 HYPERLINK\l"_Toc200515860"3.对我国民事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