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举例一、《我和祖父的园子》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又高又远。 语言意义:这一节主要写花、鸟、虫子的自由,分析句群逻辑关系,围绕“自由”,用“愿意……就……”等句式写,读起来音韵上也觉得自由。 情景语义:(1)什么是自由?由句中的“大”、“高”、“远”、“活”等可以展开丰富的意义建构空间;(2)联系语境可以看出“我”的自由及祖父对我的爱;(3)如果有《呼兰河传》的整体语境,会想到萧红的“不自由”等。 举例二、《水》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语言意义:水从“头”到“脚”流下来“我”的感觉。“倾注”,水自上而下,且流得快,可这只是“一勺水”流下;“像小溪流”,流得时间长,其实很快就流完了,几个“滑过了”也写流得慢。毛孔吸水不能发出声音,却听得到“吮吸声”。把语言的词典语义“还原”出来,找出很多不合情理的地方。 情境语义:不合情理的地方放在语境中,就符合“情理”了,从中可以读出多种意义:舒服;留恋;母亲的爱,等等。 大家可以学学孙绍振先生的“还原与比较”分析法。你手头有一个话语单位(可以是作品,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一个片段),找出关键词,“还原”出它本来的、原生的、字典里的、规范的意义(这就是书中说的静态分析),其次把它和上下文中,也就是具体语境中的语义加以比较,找出其间的矛盾,从而进入分析的层次。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可以抓“乐园”这两个字,按原生语义,乐园令人想到美好的天堂,至少是风景极其精彩的地方吧。如果是一个荒废的园子,“只有一些野草”,把它当作“乐园”,可能回给人以用词不当的感觉。但是,鲁迅在开头第一段却强调说:百草园,“不过只有一些野草,但那里却是我的乐园”。这里关于“乐园”的特殊理解和运用,正透露了一个孩子的童心,离开了孩子天真的心灵是不能得到解释的。这里的乐园,具有双重含义,一重和字典里的含义有关,肯定是一种美好的场所,但同时还有另外一重含义,用来形容一种并不美好的场所,但可以和读者分享童年美好的回忆。 从符号学的理论来说,这就是所谓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矛盾和转移。 因此,语文教学应以语言作为载体,通过“文本语言”指向“文本语境中的心灵”,进而洞察作者的心灵,并进入到自己的心灵——发现、深化、表达“我”的感觉,强化悲悯、宽容和自省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发挥“我”的主体性.凭借文本的语料以及文本承载的“文化背景”,引领学生在文本的“词典语义”和“情景语义”之间、“自然经验”和“人文思维”之间、“文字语言”和“文化心理”之间、“共识层面”和“纵深层面”之间、“文本经验”和“学生经验”之间激活、打通,进入一层又一层的精神佳境。 在上次预习当中,很多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如: 四化老师:话语的不同结构形式关系等能否作为一种语文知识,成为以语用为中心的言语实践的重点指向? 沙鸥:话语的语用意义指什么?有哪些类别?课程标准中的哪些要求与体会话语语用意义是相呼应的? 王玉兰:语用学怎样与课标适应。难道各年级遇到反问句就要借助改陈述句来理解他的语言意义吗? 李欣越:中提到“入声消失”,那么入声为什么会消失呢?能不能具体地解释一下? 这些问题可以集中时讨论。阅读这本书,我建议大家不要从理论到理论。所以,这次作业就是把文中提到的两件事做好就行了。第一件事,上交的是一个表格,第二件事,上交的是一个文本解读,从两个方面解读,可以选教材里边的,也可以选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字数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