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从可持续发展谈历史文化名村保护 从可持续发展谈历史文化名村保护 摘要:小龙窝村,位于晋冀交界的太行山腹地,天长宋古城西8公里处,秦皇古驿道蜿蜒穿村而过,方圆4平方公里四周环山,九条山脉延伸于村,势如群龙簇拥,古村落风貌保存完整。对古村落以保护为前提,适度开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尊重业态,协同环境,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小龙窝;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现状分析 (一)村庄概况 小龙窝村村落占地面积约60.7公顷,核心保护范围面积5.59公顷,现有较完整的明清古院落45座,房屋800余间,公布认定的历史建筑157处。典型院落有田字院、品字院、吕字院、尚武院等;保存完整的有观音庙、三官庙、戏楼、宗祠等公共历史建筑,古建筑、古巷、古街道、古树、古井、古碾磨构成了古村落主要的物质文化遗存。龙窝传奇,名流诗赋,古村遗风,韩信假粮台、抗战石人洼,龙窝伏击战等非物遗产形成了名村重要的历史文化要素;村西龙窝寺为典型的摩崖石窟造像,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为省重点文保单位;村落布局,因山构筑,依势生变,错落有致,古朴素雅,院落毗连,街巷互通;村庄以层楼叠院、曲巷斜径为趣,以举架楼阁、碹石窑居为奇,石楼、石窑、石门柱、石巷、石道、石院面构成了不卑不亢,不陋不华的古村特色风貌,2008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村。 (二)历史文化特色 1、风貌完整的北方山地古村落 小龙窝村位于太行山深处村落,村落因山构筑、随形生变,建筑籍山势之律使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势假建筑之韵彰显龙脉之气势,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古村落风貌保存完整。不同层次和参差不齐的建筑,组成了一个个非几何的空间序列,一派原始古朴的农家建筑风貌,可谓山乡农居建筑的代表作。 2、气势宏伟的龙窝寺遗址 龙窝寺始建于北宋时期,原有山门、大殿、僧舍等建筑,到清咸丰年间已颇具规模。龙窝寺石窟不仅在中原地区,就是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既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摩崖石窟,又不是单一功能的佛寺。主殿山墙上的石刻佛龛造像,以圆雕、浮雕相结合,风格直追北魏,属于典型的摩崖造像龛。既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又有很强的历史价值。 3、富有地方特色的石建筑文化 小龙窝经历了900余年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一部凝固的文化典籍,小龙窝人朝夕与石为伴,日积月累,代代相传,造就了这个规模宏大、特色独具的石头民俗文物群。石楼作品造型儒雅大方、庄重严谨、简洁有力,浑厚中有灵气,古朴中有典雅,平实古拙的石头农居,恢宏高大的石楼群;坚实古朴的古石窑,精雕细刻的石头门柱等。 4、历史街巷 村内较古老的大小街巷十余条,蜿蜒曲向、循环往复,如入迷宫,宽则不过一仞,窄则不抵十笏,街巷的铺装也是自然纯朴,多采用青石或卵石铺成。主要街巷有龙泉街、枣园巷、桥头巷、榆坪巷、槐岭巷、西场巷等六条古巷,总长1600余米。诸多支巷疏密有致地与主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村落的主要格局。 街巷两旁或是古式门楼,或是石头瓦房、石头窑洞、石头平房,古朴粗实的石墙石房与碎玉般的石街石巷相映成趣:房屋依高就低,顺势而建;街依房建,房与街齐;由近及远,呼应顾盼;虚实藏露,隐约其间。 5、宗族文化及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 宗族文化的传统,即敬祖追宗。行为上表现为修宗谱、立宗祠、设义塾、举族合祭、重视血缘关系等。既体现了浓厚的宗族观念,也反映了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 立宗祠:现樊氏宗祠,建于清代,后多次重修与戏台对称而建。 义塾:义塾是保证宗族制度能够传诸久远的文化举措,樊家也是如此,他们筑堂为学,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为当地有名之庠,为宗族的繁荣昌盛提供了文化上的保证。 风水思想:村落从选址到初具规模都带有风水思想的印记。小龙窝村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相对开敞、村落座实朝空,背阴包阳。河道由西向东,村中蜿蜒而过,秦皇古道顺河道而行,九条山脉延伸于村,势如群龙簇拥。村西龙窝寺,村东双龙桥(东桥),村西有“龙山桥”故称“龙窝村”。 民俗活动:村中旧有戏楼2座,历史悠久的晋剧团,成员以小龙窝村民为主,组建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井陉有名的“戏窝子”,向人们展示着传统艺术曾经的灿烂与辉煌。 二、古村落保护问题分析 (一)近年来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保护意识不强,在村落的部分空间布局上没能很好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小部分现代建筑使得古村的历史风貌和周边自然环境的整体形态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新建建筑和古村落的风格协调与村民的经济现状间存在着矛盾,特别是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古村落风貌保护与村落建设之间的关系将是长期的问题。 (二)外部文化的进入,使传统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发生改变,纯朴的民风、民俗及地方文化能否得以延续便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与其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