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巧设课堂提问,活跃学生思维 阳城镇元江小学汪巧梅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思考的过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周玉仁教授曾经指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思考”是学生的数学认识过程的基本活动,是获取数学知识的必要活动。没有数学思考,就没有数学学习。可见数学思考在数学认识过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在数学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富有成效地进行数学思考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第一要务。 教育心理学向我们揭示:学生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古人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教师要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精心编织的提问,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提问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好的课堂提问,会成为学生会学的点金术,会成为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催化剂,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起到关键作用。所以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提问,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发展想象力。例如,我在教“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后,设计提问:如果底面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或其他图形的棱柱体,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呢? 提问要有激趣性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教师提问要富有吸引力,以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比例尺》时,我出示广东地图,先把广东的概貌展示在学生面前,接着出示如下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平均行35千米,你能用这张地图算出从清远到广州,至少要行多少小时吗?(学生肯定回答不了,这又产生新的问题,但这一提问却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2、要求从清远到广州需要多少小时,根据题中提出的条件,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还要知道从清远到广州的最短距离。) 3、清远到广州的距离虽然不知道,但是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我们就可以求出两地的实际距离。那么,什么叫“比例尺”呢?这些提问激发了学生兴趣,又给学生造成悬念,然后讲授新课,学生很快进入了主动的学习活动。 提问要有灵活性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的,因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教师提问要随时注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掌握知识。例如,教学同圆半径与直径关系时,我先让学生说出几组数: r(厘米)131.52.30.5…… d(厘米)262.44.61…… 然后问:观察这几组数,你发现什么?100%的学生都认为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或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我因势利导,问:直径6是半径1的2倍吗?(并在这几组数中圈出1和6。)为什么?看来如果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必须加一个条件,什么条件?这样一问,学生对同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就掌握得比较准确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 提问要有递进性 提问前,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所提的问题应由 浅入深,由旧知引入新知,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先提问: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回答后(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接着问: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想出比的基本性质吗?学生说出比的基本性质后又问: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把前面的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中“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改为“比的前项和后项”,第二个“分数”改为“比值”,最后一个“分数”改为“比”。这样学生沿着前后连贯的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学得轻松愉快,又长了见识。 提问要有发散性、价值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力,以达到“投石击浪”的效果。例如,我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题目是“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学生分析了题目后,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从“播种面积的比是3:2”里,你可联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后再问:求大豆播种的公顷数,也就是求什么?求玉米公顷数呢?经过这样启迪学生,学生很快把按比例分配的题目,转化为分数乘法应用题,不需老师多讲,学生懂得解答了。 综合上述,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