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916516A(43)申请公布日2023.04.04(21)申请号202180050599.8(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22)申请日2021.08.16公司11314专利代理师程伟郭海娜(30)优先权数据FR20085612020.08.19FR(51)Int.Cl.B29D30/06(2006.01)(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23.02.16(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FR2021/0514672021.08.16(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22/038327FR2022.02.24(71)申请人米其林集团总公司地址法国克莱蒙-费朗(72)发明人T·莱斯屈尔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具有密封元件的轮胎固化模具(57)摘要公开了一种轮胎固化模具(2),其包括两个壳体(21)以及一圈扇部(22),每个壳体(21)用于模制轮胎的胎侧,所述一圈扇部(22)用于模制轮胎的胎面,每个扇部(22)具有内衬(23)和两个圆弧形式的部段(27),每个部段(27)布置为填充所述内衬(23)和壳体(21)之间的界面处存在的间隙,并且不与固化模具的模制表面(24)重合。CN115916516ACN115916516A权利要求书1/1页1.轮胎固化模具(20),其包括两个壳体(21)以及一圈扇部(22),每个壳体(21)用于模制轮胎的胎侧,所述一圈扇部(22)用于模制轮胎的胎面,每个扇部(22)具有内衬(23)和两个弧形部段(27),其特征在于,每个部段(27)布置为填充所述内衬(23)和壳体(21)之间的界面处的间隙,并且不与固化模具的模制表面(24)重合。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部段(27)容纳在所述内衬和壳体之间的界面处的内衬的接触表面上的凹进式凹槽(28)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其中,在模具的闭合位置中,‑所述内衬(23)仅通过所述部段(23)与壳体(21)接触,‑所述扇部(22)通过所述内衬(23)以成对的方式进行周向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其中,在模具的闭合位置中,‑所述内衬(23)通过所述部段(27)以及内衬和壳体之间的界面处的内衬的接触表面与壳体(21)接触,‑所述扇部(22)通过所述内衬(23)以成对的方式进行周向接触。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部段(27)与所述模制表面(24)间隔开,更优选地,与所述模制表面间隔开0.1mm至10mm。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内衬(23)的材料具有大于或等于350MPa,优选大于400MPa的称为布氏硬度试验压力的容许接触压力。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中,内衬(23)的材料选自包括铁合金的材料。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内衬(23)通过选择性熔化而固结的工艺获得。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中,部段(27)的材料具有低于350MPa,优选低于300MPa的称为布氏硬度试验压力的容许接触压力。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中,部段(27)的材料选自包括铝合金的材料。11.轮胎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20)中固化轮胎的步骤。12.用于安装在车轮的轮辋上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1的制造方法获得。2CN115916516A说明书1/4页具有密封元件的轮胎固化模具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轮胎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扇区式的轮胎固化模具。背景技术[0002]轮胎的制造包括固化步骤,在此期间,生胎被硫化和模制,以获得具有期望的机械特性、几何形状和外观的轮胎。固化是在包括模制元件的轮胎固化模具中进行的。模制元件共同形成与轮胎期望外表面的阴性部分(négatif)相对应的内部模制表面。[0003]在固化步骤期间,生胎抵靠模具的内部表面被加压,并升温。生胎的生橡胶所处的温度条件使其粘度显著降低,这与压力条件共同促进了模制元件之间的橡胶溢边的形成。为了避免形成溢边,模制元件之间的间隙,或者换句话说,间距必须小于0.03mm。[0004]在已知的方式中,分扇区式模具的模制元件包括用于模制轮胎胎面的扇部以及用于模制轮胎胎侧的两个壳体。扇部周向地布置以形成环状体,两个壳体以罩的方式轴向地布置在环状体的两侧。每个模制元件都与多个其他模制元件接触。此外,模具要承受相当大的温差,这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使模制元件膨胀。在这些条件下,如果不非常精确地生产所述模制元件,则很难实现模制元件之间的间隙小于0.03mm的模具的闭合,而模制元件的非常精确的生产是很昂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