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乏力辨治体会
相修平1王娣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传统认为乏力主要由阴阳气血亏虚所致,但临床所见证型多不符合,而相应的补益法亦不都适用于现代临床“虚证”。本文从阴虚火旺,津液亏耗;气机郁滞,经脉不畅;湿热困脾,痰瘀脉络;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气血亏虚,筋脉失养5个方面阐明其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关键词】乏力;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
乏力又称疲乏无力,是中西医内科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属中医虚劳范畴。传统认为乏力主要由阴阳气血亏虚所致,而相应的补益法亦不都适用于现代临床“虚证”,为准确把握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关系,理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法度,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特对乏力辨治体会简述如下。
1阴虚火旺,津液亏耗
当今临床属阴虚证者居多,因阴虚病因病机已越来越增多。随着自然界气候逐渐变暖,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侵袭人体易化火伤阴;七情内伤,五志过极易化火伤阴;世人又多嗜食烟酒油炸炙烤辛辣肥腻食物,或过服药补食补之品,皆易化火伤阴;或阴虚体质者病后没有及时补阴,或过用参芪香窜燥烈之品以助火耗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少火生气”。临床更有甚者见乏力症即重用参芪胶枣之流,反致阴愈亏,火愈炽,气愈衰。阴津亏虚是导致很多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火易生易旺,朱丹溪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临床上笔者经常遇到很多疾病伴周身乏力者,因忽略了滋阴致病情缠绵难愈。阴虚生热,水亏不能济火,火热耗气伤津,更加重阴亏之势。如高热、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属阴津亏虚者,常致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聚力和黏附力增加,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失眠患者、亚健康状态亦常因阴虚火旺,内扰心神,神明失养,神不安宁而证见疲乏无力,彻夜不寐,心烦易怒,健忘多梦,多虑善忧,日渐消瘦,口苦口干,便秘,小便黄。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均属阴虚火旺之象。
病案举例男,36岁,2004年3月6日初诊。失眠伴周身乏力5年。5年来经常彻夜不眠,长期依赖佳乐定维持睡眠。近1月来耐药性增加,每夜睡1~2h,疲倦乏力,精神不振,健忘,自汗盗汗,心烦易怒,头晕,耳鸣,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西医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及病理征。自服补肾健脑、人参蜂王浆等滋补品,效果不佳。中医辨证属阴虚津亏,虚火内扰。治宜滋阴泻火,安神定志。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处方:知母15g,黄柏9g,生地黄20g,丹皮12g,泽泻15g,百合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白芍15g,麦冬15g,玄参15g,磁石20g,合欢皮20g,夜交藤20g,水煎服。服药6剂,症状明显减轻,体力增加,同时渐减佳乐定用量。效不更方,继服12剂,诸症愈,体力睡眠均正常。叮嘱患者少食滋补辛辣食物,以防助火伤阴。
2气机郁滞,经脉不畅
临床中常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过度,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不畅,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者居多。亦有很多患者因七情刺激而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中医虽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之说,但“百病皆生于气”最常见。《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志刺激常使人体气机失调,导致临床不同的证候。内科杂病中,以肝气失调最突出。诸多患者不论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的疾病,常伴见有肢体疲倦乏力,胸胁胀闷,纳呆,呕恶,二便不调,脉弦等表现,辨证多属于气机失调,肝气郁结。“肝为罢极之本”,肝藏血,主疏泄,主筋脉,主谋虑,一有气机郁滞,诸症生焉。人体气血的循环,全身肌腱关节运动,脾胃消化及精神活动的功能影响表现最为常见。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肝与肌肉活动,与疲劳的产生及消除具有重要的联系。所以治宜调肝理气为首要,使气机升降有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某些调肝理气中药具有改善肌肉能量代谢的作用,并能使损伤的肌纤维得以恢复和消除疲劳。
病案举例女,45岁,2004年3月30日初诊。胃脘痞满伴乏力纳呆3月余。患者素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多年。3月前因生气着急致胃脘痞满不适,周身疲乏无力,纳呆,呃逆频作,头晕,眠差,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证属肝气犯胃、痰火蕴结,治宜疏肝理气、调和脾胃。方选小柴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柴胡9g,枳实9g,陈皮9g,半夏9g,黄芩9g,黄连9g,党参9g,干姜6g,竹茹12g,茯苓15g,百合30g,生麦芽15g,炙甘草6g,水煎服。服6剂,诸症好转,体力增。继服12剂,诸症愈。
3湿热困脾,痰瘀脉络
随着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临床很多疾病的病因病机亦随之变化。尤其是中老年人中,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