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非精密进近的风险在哪里 从统计数据来看,非精密进近方式与CFIT事故的相关度更高一些。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简单地认为,非精密进近不安全或其安全系数不高。 2010年4月10日,是个“黑色星期六”,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夫妇及随员所乘图154专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州某军用机场附近失事坠毁。从事后公布的事故调查信息来看,这起事故是在低于着陆标准的情况下用非精密进近方式,第二次试降时发生的。同年8月24日,河南航空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机场发生了坠机事故,飞机损毁。其着陆也是采用非精密进近方式。 类似事故,令我们不得不对非精密进近进行思考和审视。 非精密进近安全吗? 什么是非精密进近呢?它是有方位引导,但没有垂直引导的仪表进近。而精密进近是使用精确方位和垂直引导,并根据不同的运行类型规定相应最低标准的仪表进近。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没有垂直引导,要靠机组根据飞机离跑道头的距离来计算、检查和调整飞行高度,以控制飞机在规定的“下滑线”上下降。因此,飞行难度要相对大一些。 不久前,荷兰民航总局为飞行安全基金会完成了一项针对空运中进近与着陆风险的综合性研究。该研究涉及全球557个机场,分析了发生在1984年~1993年的132个着陆和进近事故,其中40%被认定为可控飞行撞地(CFIT)事故。该研究还包括一项涉及飞行员培训、驾驶舱操作程序和飞行文件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发生在机场2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事故中,有50%的事故发生在进近和着陆阶段。一个主要研究结论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妥善执行的精密进近是非精密进近风险的1/5。此外,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划分的地区统计,各地区非精密进近的风险是精密进近风险的3倍~8倍。另一项发现是,5年中喷气式飞机发生的50%的CFIT事故与非精密进近有关。 从统计数据来看,非精密进近方式与CFIT事故的相关度更高一些。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简单地认为,非精密进近不安全或其安全系数不高。其实,非精密进近只是一种导航方式,对于训练有素、坚持标准、技术熟练的机组来说,同样能保证飞行安全。按照SMS理论,只要找准了非精密进近运行中的“危险源”,采取切实有效的缓解措施,促成“人—机”之间的完美结合,其安全水平一定是令人满意的。否则,在精密进近导航设备普及之前,一代又一代飞行前辈们怎么能够保证百年航空的飞行安全呢? 危险源隐藏在哪里? 那么,非精密进近的危险源究竟隐藏在哪里?从飞行实践来看,它主要以下列4种方式表现出来: 一是没有垂直引导。这是非精密进近的固有缺陷。非精密进近方式通过仪表在水平方向上能够一目了然地判断出飞机偏在跑道五边延长线的左边或者右边,但在垂直方向上则需要根据两块仪表上的显示,得出“高度”和“距离”数值,并以“距离”的整数值为基准,来反复对照相应的“高度”值是不是匹配。因为需要心算比较,不直观,隐隐袭来的触地危险也不甚明显。如果能见度再不好,此时的高度控制易受干扰、易中断、易出错。 二是侥幸心理作祟。为了规避风险,规章为非精密进近设置了一道安全红线,即最低下降高度(MDA)或最低下降高(MDH)。其明确规定,在非精密进近中,如果不能建立为继续进近所需的目视参考,不得下降至MDA或MDH以下。但是,许多非精密进近所导致的飞行事故或者事故征候,都是因为在侥幸心理的引诱下,飞行员突破了这道红线,以为再往下“探一探”就能看到期盼已久的跑道。结果是,“探”下去之后,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在“管道效应”的作用下,飞行员精力过于集中,心理负荷急剧上升,感知因此受到抑制,出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跑道找”的偏执状态,导致飞行高度疏于监控,飞机一尺一尺地扑向大地…… 三是貌似会飞。目前,除少数军民合用机场外,国内航班飞行大部分都采用精密进近方式(ILS)。而对于ILS程序,每个机场都大同小异。但非精密进近由于受机场区域地形的影响和各个机场的标高不一样,加上“五边进近航道”往往偏置,使每个机场的非精密进近程序和数据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有侧风的情况下,跑道出现的方位也不尽相同。飞行员的真实技术状况是,训练得少,平时用得也少,一旦需要实施非精密进近,只能做到程序上会飞,但心智和技能上却很可能出现不熟练、不适应,机组成员配合不默契的状况。 四是组织管理上对非精密进近的危险熟视无睹。作为主管公司安全、运行、技术训练和机组排班的领导或主管,可能对公司所运行的机场的运行方式、运行保障和运行风险不掌握,对执飞风险指数比较高的机组的技术状况大而化之,将所有的机组都“一刀切”地当成“大拇哥”。实际上,5个指头有长短。随着某种飞行方式间断时间的延长,“大拇哥”的技能水平客观上会向“小拇指”下滑。如果看不到这种趋势,管理上就是危险的。 如何降低风险? 轻视非精密进近的运行风险,实际上是在挑战安全底线。那么,机组如何降低非精密进近的风险呢? 一是坚决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