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针刺配合刺血拔罐治疗颈椎病68例临床观察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职工医院田俊丽杨一民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椎体松动,椎体缘骨刺,压迫和刺激了神经根、颈脊髓、植物神经、椎动脉等而引起的以颈、肩、臂、手痛、头痛、头晕、耳鸣、心慌、甚至肢体痠软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一种退行性病,故又称颈椎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分为:1.神经根型。2.脊髓型。3.椎动脉型。4.交感神经型。5.混合型。 笔者于2006.9—2010.9运用针刺+TDP配合刺血拔罐治疗颈椎病6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68例中,男28例,女40例,年龄16—72岁,平均55岁;病程3d—15年,平均3年;全部病例通过X线片、CT或MRI确认,其中混合型25例,神经根型18例,椎动脉型12例,交感型10例,脊髓型3例。 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 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取穴:风池、肩井、颈夹脊C4—C7。随症配穴,肩胛痛,加天宗、秉风;上肢痛、麻木加肩髃、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头晕,百会、四神聪。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取28号1.5寸毫针,针刺深度0.6—1.2寸,主穴进针后,以有酸麻重胀感为度。配穴取患侧,得气后接康岭G91-A型电针仪,主穴选负极,配穴选正极。选用连续波脉冲,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同时用TDP照射局部。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刺血拔罐: 取穴:主穴,肩井、肩外俞。配穴:局部阳性反应点。 操作:选患侧肩井、肩外俞附近压痛点,或自感发凉、皮肤僵硬的反应点。常规消毒后,使用无菌采血针,规格28G,装入特制刺血笔(可以快速弹击采血针,大大减轻针刺痛感),点刺2—3针,然后于针眼处拔罐,3分钟左右起罐,擦除血,这样算一次。如此,可反复操作5遍左右。视罐内血块状况及病人体质和病情轻重决定重复次数及点刺针数。总出血量在10—30毫升。刺血间隔一般为5—7天,在治疗期间嘱患者合理饮食,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之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原有各型病状体征基本消失,颈、肢体功能明显改善,仅在劳累及天气变化时有轻度病状;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未改善。 治疗结果68例病人经1—3疗程治疗,共治愈21例,显效26例,好转21例,未愈2,总有效率97.1%。各型治疗结果见下表: 分型例数治愈显效好转未愈有效率混合型2581070100%神经根型186840100%椎动脉型12344191.7%交感神经型104330100%脊髓型3011166.7%合计68212621297.1% 典型病例赵某,女,48岁。2008年7月9日来诊。主诉:颈肩背疼痛僵硬15年加重伴麻木7天。患者15年前因颈肩痛部疼痛不适就医,被诊断为颈椎病,经各种治疗,时好时坏。7天前,因开车吹空调出现上述症状,疼痛异常,自已服用止痛药物无效,已无法正常生活及工作。查:颈5、6、7棘突压痛明显,右侧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压痛、僵硬。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变直,颈5、6椎间隙变窄,颈567椎体前缘均唇样增生。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取穴:双侧风池、肩井、大杼、肩中俞、肩外俞;TDP照射30分钟;按双侧肩井穴、肩外俞刺痛,两侧均刺血拔罐3次。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经3个疗程后,所有症状消失。嘱其平时注意保暖、避免久坐。随访3年未见复发。 讨论从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看,劳损与退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临床实践说明解决本病的关键是改善供血及消除局部组织的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局部及循经取穴并电针,是改善血液循环和消除肌紧张的有效手段,且患者容易接受,无不良反应,可持续治疗。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疼痛及不适部位,常有多个明显的压痛点,且位置相对固定,单纯运用针刺治疗,症状缓解慢或不明显,根据“久病入络”、“宛陈则除之”的辨证论治原则,遂采用刺血的方法。中医认为,风、寒、湿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壅滞,闭塞不通,“痛则不通”。刺血可以疏通血脉,消除瘀滞,快速改善病灶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从而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通则不痛”。若用三棱针剌血,创伤大,疼痛明显,患者大多因害怕痛苦而不愿接受或不想坚持。遂采用医用采血针及特制采血笔,创伤小、速度快、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笔者还发现,临床疗效的好坏,与出血状况密切相关。在相同的时间内,出血容易,且凝血迅速者(罐内形成深红或黑红色血块——“淤血”),效果好。遂运用重罐法,反复多次,以使瘀血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