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减”之下,教师面临哪些新挑战? 自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校园内外发生了许多改变。 这几个月,教师们也在努力做着种种调整。近期,中国教育报就"双减、给教师带来哪些改变”进行了一次线上问卷调查,9443名教师参与。结果显示,教师们普遍面临着教学转型、课后服务、家校关系等方面的新挑战。 如何布置减量增质的好作业 “双减”对于校内作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减量增质”成为共识,而这也成为老师们面对的一大转型挑战。 调查显示,13%的教师为如何布置作业一筹莫展,19%的教师苦恼于如何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保障教学效果,这是教师在“双减”中感到的三大压力之一。 “双减”是符合时代要求、面向未来的重大举措。但教师们反映的新问题、新挑战也需要我们全方位思考J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杨玉春表示,教师要摒弃过去布置作业以数量为主的“习惯”,真正理解作业的内涵,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教师还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切实从提高学生学习力、思考力、创造力上下功夫J 在这方面,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育教研室主任傅添提供了一些具体思路:第一,增加作业对于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的重复。第二,适当加入知识整合、多学科结合的内容。第三,打破过去学生、单兵作战’的形式,布置合作性、小组性作业。过去十几年的教改经验中,我们探索出的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创新形式,都可以在‘双减、中有更广泛的尝试和应用」 调查中,35%的教师表示学科组、年级组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但自行摸索的教师占比达33%,只有9%的老师认为当前教育部门提供的相关指导有帮助。 对此,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家成表示,应鼓励中小学、家委会、高校、科研院所构建研究互助共同体,共同应对挑战。“‘双减、带来的理念更新、管理转变等是多方都关注的问题,建立合作关系,既能促成研究性探索,又能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专业互助,很有意义J 傅添也建议:“一方面,开展教师在职培训,高校、教研员和教师共同参与,将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另一方面,学校应鼓励和引导教师开展自主性的教科研活动,利用好、双减、机遇,改变自身教学实践,收获专业成长J 如何平衡付出与收获的两端 参与问卷的教师中,有95%参与了课后服务。”27%的教师认为“双减”后“平衡工作与个人生活”压力明显增加,位居“教师压力榜”首位。而“双减”前,有这方面压力的教师只占7%。 杨玉春坦言,“双减”开展难度大、任务多,目前教师确实是“短期利益受损群体”。 教师的负面情绪与实际困难,反映出更深层的问题。杨玉春指出关键: “、双减、对校长等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协调好人财物等资源问题是保障 ‘双减、工作平稳有效开展的关键」 “保障教师权益是政策实施不能忽视的部分」杨玉春建议,在师资队伍上,吸纳并重整教育资源,发挥校外优秀教育从业者包括退休教师等的特长优势;有序开展教师轮岗工作,实现优质教师资源良性流动。在物质待遇上,根据教师课后服务的时长和内容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资金落实到位是对教师工作的基本尊重。在学校管理上,管理者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同时,调整教师工作时间的灵活性,真正实现人性化管理。在教师评价上,调整原来固化的评价模式和指标,给教师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积极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优先评级。 “目前课后服务仍缺乏统一标准。”傅添表示,课后服务的工作量如何计算?不同的服务如何在工作量上体现?如何落实薪酬补助?都还需要政府、学校完善配套制度予以明确。 调查中还有一项数据引人注意。仅1%的教师表示,在课后服务中发挥了个人专长或兴趣特长,感觉更有成就感。 “抗击疫情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医务工作者冲到一线。如今的‘双减’也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教师是先锋,承担着更多责任。”李家成作了个类比。在他看来,改革初期教师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既需要社会各界对教师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也需要宣传更多成功经验和积极转变。“学生更健康了、家校关系更密切了,都能使教师感到欣慰J “双减”带来的变革,也正在影响着师范生培养。傅添告诉记者,基于“双减”,师范生教育加强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课程设计与评价,包括教学评价、学校评价。二是在主教学科外,鼓励师范生多一些自主探究的兴趣爱好,一专多能。 “原本教师的兴趣多体现在校本课上,如今课后服务又提供了一块啃由支配’的空间。如果能将课后服务与兴趣结合起来,教师会更有积极性,也能缓解职业倦怠感。”傅添说。 如何为教师组建“同盟军” 经统计,23%的教师反映“双减”后家长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