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5页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 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2+b2=(a+b)2-2ab;(a-b)2=(a+b)2-4ab。 幂的运算性质 ①am×an=am+n;②am÷an=am-n;③(am)n=amn;④(ab)n=anbn;⑤()n=; ⑥a-n=,特别:()-n=()n;⑦a0=1(a≠0)。 二次根式 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 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称为截距)。 ①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②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③特别地: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 ①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 ②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 二次函数 (1).定义:一般地,如果是常数,,那么叫做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时,开口向上;当时,开口向下;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特别地,轴记作直线。 (3).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 函数解析式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当时 开口向上 当时 开口向下(轴)(0,0)(轴)(0,)(,0)(,)()(4).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 ①公式法:,∴顶点是,对称轴是直线。 ②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的形式,得到顶点为(,),对称轴是直线。 ③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及y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 (5).抛物线中,的作用 ①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中的完全一样。 ②和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故:①时,对称轴为轴;②(即、同号)时,对称轴在轴左侧;③(即、异号)时,对称轴在轴右侧。 ③的大小决定抛物线与轴交点的位置。 当时,,∴抛物线与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 ①,抛物线经过原点;②,与轴交于正半轴;③,与轴交于负半轴. 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轴右侧,则。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①一般式:.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②顶点式:.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③交点式:已知图像与轴的交点坐标、,通常选用交点式:。 统计初步 (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公式:设有n个数x1,x2,…,xn,那么: ①平均数为:; ②极差: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③方差:数据、……,的方差为, 则=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频率与概率 (1)频率 频率=,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各组频率。 (2)概率 ①如果用P表示一个事件A发生的概率,则0≤P(A)≤1; P(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 ②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③大量的重复实验时频率可视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锐角三角形 ①设∠A是△ABC的任一锐角,则∠A的正弦:sinA=,∠A的余弦:cosA=,∠A的正切:tanA=.并且sin2A+cos2A=1。 0<sinA<1,0<cosA<1,tanA>0.∠A越大,∠A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