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改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三岔小学袁春梅 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新课改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做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去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好奇地问、自由地议、轻松地练、科学地评,尽情地扮好“主人”这一角色,学生才会有标新立异的冲动,才会有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使语文教学顺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成为一泓“活水”。 一、让学生充分地“读”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去读书思考,并适时地点拨、引导,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我在教学《桃花心木》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引导学生理解了“不确定”这这词语的字面意思后,引导学生分别从种树人不按规律种桃花心木的奇怪举动,联系种树人所说的话,理解种树人不按规律种桃花心木的原因,从而理解树木的“不确定”;再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不确定”,至此,学生不但理解了人的“不确定”,而且懂得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对“不确定”一词有了深刻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练习朗读,边读脑海中边想像种树人种桃花心时的情境,以及他语重主长地说的话,使他们更深地体会到在不确定环境中更能锻炼自己,努力做一个经得起生活磨炼的栋梁之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还必须做到朗读形式多、层面广,使学生百读不厌,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通过长期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不但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在自读自悟的沃土上,培植了创新意识的芽,蕴育了创新意识的花。 二、让学生大胆地“想”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心想事成”、“梦想成真”常常成为人们互相勉励之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是当代企业家们的豪言壮语,从中表明想象和创造是多么难得和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想象,甚至是猜想,可以经常问学生,假如你们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们会怎么做呢? 如:在学习《顶碗少年》一文时,'顶碗少年第一次失败后,观众都惊呆了,而他却没有慌乱,让学生想一想:少年此时心里会对自己说什么呢?当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后,场子里一片喧哗,人们在议论什么呢?'通过这样经常的训练,学生们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学习热情也大大提高。 三、让学生好奇地“问” 疑是思维的开端,要鼓励少年儿童好奇好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会使创造的心灵受损。因此,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情景,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让每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 如:我在教《手指》一课时,在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看了这个题后有什么疑问。学生立刻提出许多问题:作者为什么写平平常常的手指?作者所写的手指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手指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等等。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让学生自由地“议”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组织学生课堂分组讨论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因此,将“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有机、恰当地引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提倡“咬文嚼字”、“议论纷纷”,特别是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句段,更应让学生品个够、议个透。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书本和实际生活中找到根据,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议论、品评活动中自己去尝试语言、鉴别语言、理解语言和学会运用语言。对于学生的见解,无论是否正确、是否完善,只要学生在思考,只要他们敢说,就应及时给予适宜评定,进行指导、表扬和鼓励,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乐趣。 五、让学生轻松地“练” 我们要改变以往上课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练习常常被搁至课尾、拖至课外或满堂练习等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做法。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优化课堂练习设计,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并且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如:我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体会从女儿李星华对父亲遇害经过的一系列事件描写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形象?是从哪感受到的?时,可以设计为“我看到了一位的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