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生课题申报大学生课题申报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 摘要: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中国目前最重要最热点也是 中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亿万家 庭的心,大学生就业难早以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长期以来大学扩招 和就业政策的影响以及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等等原因造成的就 业难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现实难题。今年是奥运年更是就业高 峰年,那么面对残酷的就业压力这些莘莘学子应当何去何从迎接挑战 呢?202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去年增加64 万,新一轮的“就业寒流”已经来临。除去10%考研、考博学生、专 升本学生以及出国留学生,再加上202X年待就业的70万至90万人, 202X年实际需要就业的人数在600万人以上。短时间内,大学生的 就业春天将不会来临。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心理体制 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 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从202X年10月我小组在陈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大学生就业问 题以来,小组成员多方收集课题资料寻求对就业问题的深入了解,大 家普遍收获颇丰,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明确了自己的就业观和就业方向, 也鼓舞了身边的同学积极进取。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更加贴近大学生活, 在收集资料期间我们还对我校将近150名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了一 次问卷调查,用自己的小数据和国家的大数据作了一个对比分析。所 有这些都反映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毕业生作为整个社会中充满活 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世界各国的宝贵人才资源,对于我国来讲, 人才极其稀缺,现在的大学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问题,更 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它处理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 健康发展,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是一个持续变动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到 现在共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一)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这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大学生的就业由国家统一安排,就是 我们通常所说的“统包统分”,其特点是“国家包下来分配工作,负 责到底”;执行的是“统筹安排、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照顾一般” 的大政方针。这种政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证了国家建设对人才的 需要,缓解我国地区之间人才需求不平衡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宏观 调控人才流向,有利于社会安定。 (二)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以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 革的决定》为标志,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对传统的“统招统分”制度逐 步改革,形成了以“供需见面”为主要形式,以“双向选择”为指导 目标的就业政策。“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政策顺应了教育体制改革 的新要求,适应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全过程。 (三)90年代到现在 1993年2月13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纲要》是“自主择业”就业模式的政策依据,它明确指出:在20 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教 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 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 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 以《纲要》为政策依据而确定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目标是:改 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 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在 这种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将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 竞争,而不再依靠行政手段由国家保证就业;用人单位也只能用工作 条件及优惠待遇吸引毕业生,不能等待国家用行政命令的办法给予保 证;而高等学校作为就业工作的中介,主要为毕业生“自主择业”提 供服务。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尽管国家已经提出了“自主择业”的大学毕 业生就业政策,但到目前为止,“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仍是我国大 学生就业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模式,这是因为“自主择业”的大学生就 业政策还需要一个过渡过程。在我国,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将要 经历一个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市场发育过程,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建立还要有个时间过程。通过“双向选择” 的政策过渡是必然的。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用人单位方面 1、供需是首要原因: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