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之后,他才会主动地去阅读一些有价值的书籍,热情地参加各种语文活动,语文能力也就会在阅读和活动中发展起来。因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诗歌散文教学中,我根据其意境优美、抒情性强、形象丰富等特点,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联想、想象激趣法 多年的教学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充分运用联想、想象,把一些深刻难懂的文章转化为形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而丰富的画面,让学生既享受到联想、想象的快乐,又锻炼了形象思维能力,进而使语文课堂鲜活起来,而学生对语文这块肥沃土地的耕耘兴趣也就随之生发出来。 《雨巷》是一首朦胧诗,我针对朦胧诗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经过认真解读后对此诗有比较准确的理解。 学习此文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到点拨作用。我让学生在熟读此文后进行质疑,对诗中难于理解的问题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共同解答。在提出的问题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丁香姑娘的指代义是什么”这一问题,这也正是这首朦胧诗的难点。围绕此问题,我让学生联想有关写丁香的古诗词,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芭蕉不解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杜甫)在这些诗中作者所赋予的寓意,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为象征美丽、高洁。这一思路打开后,激发了学生相关的丰富联想,思维随之活跃起来,有说这“丁香姑娘”指代作者的恋人(作者在1928年前后确实是在追求一位女子);还有学生联系古诗词中香草美人比喻政治理想的特点,再结合本诗的政治背景,说“丁香姑娘”指代作者的政治理想;还有的学生联系时代背景,说“丁香姑娘”指代作者倾诉忧愁的对象、走出苦闷彷徨的希望。这些答案都言之有理,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无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学生懂得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解读的方法与过程。而我也在其中充当好“教师是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这一角色”。在最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雨巷》的意境美:在烟雨朦胧中,一个茕茕孑立的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脸上带着淡淡的哀伤,她在小巷中缓缓移动,孤独又惆怅……画面的丰富与写意就在学生想象的这一环节中得以充分再现。 又如《再别康桥》《死水》《双桅船》等,这些现代诗歌都由于时代的差异性、背景的复杂性、主题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学生解读的困难。在课堂多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对文学作品有更多元化、个性化的理解,这样就回归到文学作品原本应有的解读方法上来。 二、配乐激趣法。 对诗歌、散文这类文章,主要是培养学生把握意境,理解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此时如能采用配乐的形式,借助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与作品中的复杂丰富的情感融合起来,产生共鸣,就能达到更好地理解此类文章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苏轼的《前赤壁赋》时,对第一自然段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一部分内容,我先让学生口头描述此段内容:清风徐徐吹来,水面上波平浪静,我举起酒杯劝客饮酒,朗诵《诗经》中的《明月》诗篇,歌唱《窈窕》那一章,不大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面升起来了。在这一环节的基础上,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重点又是难点。这时我借助音乐的手段,分别播放了《二泉映月》《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歌曲,让学生根据景物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选择配上一段与文章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听到配乐,众多学生的兴趣马上激发出来。每段音乐结束后,学生立即叽叽喳喳地讨论,最后进行交流。有学生提出配上阿炳的《二泉映月》,可马上就有人提出异议,觉得这首曲子太悲伤了,经过交流他们一致同意配上《春江花月夜》的曲子。一堂语文课融进了美学欣赏,在教学中学生体味到了画面美和音乐美,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对此段的背诵自然就轻而易举了。而我也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对意境的准确理解。 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也是让学生找符合这首词意境的乐曲,大部分学生都配上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证明学生对这首词的意境、主旨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 配乐的形式对于加深古诗文或散文的理解比较合适,因为此类文章主要是把握意境,理解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配上相关意境的乐曲,也就证明学生对这三个问题已理解得比较好。而配乐的形式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吟唱激趣法。 在诗词艺术史上,诗词格律的出现是诗词艺术发展的新高峰,体会诗词格律的美,重在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