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分析及合作模式的探讨 摘要: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大力发展,克服其现存的问题,就必须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实习实训;能力本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在体制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人们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不尽一致,把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突破还没有形成共识,推进这项改革还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大环境还不够理想,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以往靠行政命令安排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办法已难以为继,合作教育往往出现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现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待在实践中探索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大力发展,克服其现存的问题,就必须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 一、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顺应高等教育的改革潮流,符合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都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人才和发展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并且都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尝试。例如前苏联的农林院校强调培养具有广泛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生产实践,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时间占总课程时间的四分之一以上,且极为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和生产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多年来,为迎接21世纪新的生物技术革命的挑战,各国高等农林院校更加重视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2.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符合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两个根本转变”及“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高校服务社会功能凸现,产学研合作教育在解决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和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背景下具有了更为深厚的时代内涵。 当前,大学与政府、企业组成了“三驾马车”,大学走入社会的中心,“象牙塔”式的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改革“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特征。因此,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符合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律,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缺乏积极性,不能准确地认识到产学研结合对企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由企业和高校相互配合共同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它需要校企双方共同的努力与合作,二者缺一不可,哪一方面缺乏积极性都很难搞好合作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企业尚未认识或认识不足,科技、教育对企业发展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带动作用时,其主动与教育科技合作,提供经费、支持场所是十分困难的。同时在现阶段,拿出较多经费来开展合作教育是很困难的。 2.学校内部的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合作教育的开展 我国职业学校仍没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书本知识多过实践应用能力,没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仍以成绩为标准,这就造成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使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生产实践。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面对实际工作的时候未免眼高手低,不能很好地完成将来的实际工作。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往往把企业作为第二教学课堂,没有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脱离了企业的生产实践,没有将产学研融入一体,发挥高校的人才,科技优势,为企业服务。企业部门没能从这一教学模式中得到所需要的东西,相反还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的代价。因此,企业对这种合作没有积极性。 3.合作各方对彼此的定位和认识不清楚 产学研各个主体机构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定位和分工,但在实践中经常发生交替错位。例如,有的学研方发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市场价值,就希望自己进行转化,并不希望转交给企业。而有的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希望学研方提供交钥匙工程,但实际上对方并不能做到,因为产学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他们有各自的优势和分工,不能相互取代。 另外,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还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资金缺乏等问题。 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良性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必须主动树立适应企业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带头作用。高等职业院校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要转变“为教育而教育”的封闭式教育观念。大力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使之更加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创新教育教学体制,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要改革合作教育的模式和途径,改变以往单一地把企业部门作为实习场所的传统合作模式,建立生产、科研、教育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