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 彭中平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广东省作为全国首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四个实验省(区)之一,从2004年9月开始进行了高中新课程的实验。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大多数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改革的方向是肯定的,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不少。总体看见人见智,认为优势大于不足。与以前相比,学生在数学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能很好地体现,课堂上的交流互动比以前多了,现在的课堂与以往的课堂相比简直有了天壤之别,再回过头来看过去的课堂,真是太枯燥、太没意思了。 新课标初中部分为例,它打破了传统的代数、几何、三角的分科,代之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板块。这种创新,实际上打破了千百年来形成的数学科学体系。结构松散、跳跃,给教和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高中部分按五个必修课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由现在的高考模式来看,选修模块成了不得不选的必修课。五个必修课模块的部分内容和要求不易把握,学生稍一问个为什么,就要等待“螺旋上升”的下一个循环。教惯了老教材的中学教师拿到新教材后无所适从,得“想办法”应对,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讲;有的拿着过去的教材把定理和定义补齐;习题加深,训练到位,其结果是选修中相关内容复习一遍,高三阶段再复习一遍。这就造成同一学习内容在各阶段的难度不易把握,“螺旋上升”的循环中内容的定位中有相互错位现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新课标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出发,这些理念贯彻到教材与课堂教学当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们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已经成为数学新课标下学生表现的一个标志. 教学实践中认真贯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的学习方式 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在三中校园内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丰富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罗杰斯:“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既对人的行为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认知并加以同化的。”教材编排的结构体系能够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学生从预习开始,每一节常常是从“思考”入手,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归纳、推理,进行自主探索;书中设置的“探究”、“探究与发现”等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促使他们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阅读与思考”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自学习惯的养成;“实习作业”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只有通过自我认知才能把学习的知识加以巩固和同化。 2.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能够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例如在《常用逻辑用语》一章的例题与习题设计上,重视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逻辑语言进行数学描述、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在《导数》的第一节设置了“变化率”,通过“气球膨胀率”问题,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抽象概括出导数的概念的过程和方法,进而又用学生已经熟悉“高台跳水”问题去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等问题;在研究《圆锥曲线》和《导数》的过程中,总是辅以图像或引导学生动手作图,不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推理与证明》、《框图》中丰富的例子,都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的好素材。 3.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并在生活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近年不断深化的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的应用意识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一点在教材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数学应用贯穿教材的始终。通过丰富的实例,从实际背景引出数学新知识。例如从对大学生身高与体重的相关性研究实例得出回归分析的方法;从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方法;从气球膨胀率和高台跳水问题抽象出导数概念…等等。这样强调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的作用、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教材设置的“实习作业”(统计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从而使应用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4.渗透数学史,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应用及发展趋势。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牛顿法—用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