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教学目标的几点思考 2010届汉语言文学洪亮 关键词:教学目标确立表述评价 内容摘要:教案是任何一位老师上课时必须具备的。在写教案的时候,教学目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日常的备课过程中应认真、慎重的对待教学目标。本文就是从几个方面来论述教学目标的。 凡是当过教师或写过教案的人都对教学目标十分熟悉。因为它是备课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随意翻翻任何一个教材或教案,摆在第一的肯定是教学目标,不过,正因为如此,它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需要思考的“条件反射”,成了可跳过的摆设。诚然,任何一种课程理念下,它都有一种模式,在新课程当中也不例外,大家逐渐学会了三维目标表达方式,学会了相同的句式,甚至相同的套话。须不知,教学目标实际上是一节课的灵魂,也是一节课的归宿,因其是“灵魂”,所以它重要;因其是旭宿,所以它受人瞩目。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备课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慎之又慎,切不可大意。 一、关于教学目标内容的确立 目的是人类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学校教育的所有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因此教师的课堂示波管也必须符合目的要求,对于教学目标的内容,它的要求应该是一语破的,富有针对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的简单化或浅陋化,而是要求要言不烦,囊括要点,因此要正确的确立教学目标的内容,须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点: 1、理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 尽管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来表述,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但是教师不能机械地、一一对应地照搬上位目标的格式。每堂课都按三维目标来表述,而应该把它当作思考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学生与情景来确立目标的重点。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成:(1)扫清字词障碍,积累好词佳句;(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3)了解童年时鲁迅喜爱一切新鲜活泼事物的性格和情趣。在这里,前两个目标是指知识和能力领域的目标,而第三个目标则是情感领域的目标,它不是硬贴上去的,也不是有意渗透的,而是在学习语文中自然获得的,这个目标就具有层次性,全面性,囊括了本课应学习的重点。 2、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与可得到的资源,深挖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目标的确立还需要针对具体的内容或活动,可得到的资源对及目标所指向的学生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于挖掘教学内容潜在的教育意义。比如《背影》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设计:(1)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培养自己敬爱长辈,爱他人的情感;(2)介绍写作背景和写作缘由,通过介绍,使学生懂得:只有写自己体会最深的事情,才能写好父亲,只有写感动了自己的事情,才能感动别人;(3)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多方面的,而且大都在日常细微的事情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来,《背影》所写的,一般同学都有类似感觉,引导学生多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真实体验来理解课文所描写的生活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清预设目标与生存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果的底线。 教学不是个“物理系统”,而是一个“生命系统”,教学过程充满着不确定因素,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具有生命的特点即随时随地有新的东西产生,任何高明的教学设计不可能把实际教学过程规则“一览无余”。因此,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也有可能改变)加上生成的目标。在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生成目标,尽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可以说,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果的最起码要求,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如果这一底线都坚守不住,过于重视生成性目标,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 当我们确立教学目标的内容后,如何的进行规范的表述呢?诚然,目标表述的规范至今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标准,但是它必须符合一些要求:第一,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的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二,目标的表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屋,而不能含糊其辞,否则无法规定教学的正确方向;第三,有时单靠行为动词无法将目标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需要一些附加的限制条件,如学习情景、工具、时间、空间等的规定;第四,目标指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体学生,同时也是为了便于评价,因此,目标的表现程度总是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只是说明目标所指向的这一群学生最起码达到标准,它不代表所有学生真正获得的真实的教育结果,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部分。 具体地说,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