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是课堂教学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是纽带,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有人说,语言的纽带作用会随着减退。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媒体也不能代替教师的语言,相反,语言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因为我们在课堂上面对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维的人。教师富有感情地与学生面对面的讲解,交流,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在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方面,应该是任何其它手段都不可以与他相比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斯霞说过:“教师的语言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要使学生会说普通话,说话口齿清楚,咬字正确,声音洪亮,语言完整,简短扼要,用词准确,那么教师首先要做到这些,……所以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语言形式又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而通过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首先,课堂口语是老师选择的最完美的语言为手段,传递信息指导学习与学生交流合作的技能,所以教师语言与其它语言有很大的区别。 课堂口语要有学科性,科学性简明性。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语言要概念准确,表达严密,推理要合乎逻辑,解释符合客观现实。如:算式的读法:(16+36)÷6有的学生喜欢把括号直接读出来,那样虽然直观,但是不规范是描述,所以教师一定要读准:18与36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这才是正确的表述。 课堂语言要童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要让大多数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就要用趣味化的语言呈现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感知教学。如:在建立“一一对应”和“同样多”的思想时,先让学生给开口的矿泉水瓶盖盖,每个瓶子都盖好后,正好瓶子和瓶盖同样多,为了帮助小朋友进一步理解“同样多”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可以让小朋友操作:请小朋友自己摆水果图,摆出谁和谁同样多?很快,小朋友就摆出苹果和香蕉同样多……继而教师可以追问:“请小朋友看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喝什么同样多?”孩子们稍微思索后,便抢着说起来:左手和右手同样多,一组和二组人数同样多,扣子和扣眼同样多……语言再现了生活,启动了思维,抽象概念建立的活泼有趣了。 教师语言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激励性。教师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学生起到调动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作用,通俗易懂,使学生乐于听,以促进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如:“看到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数学问题?”“对!很好!”“真棒!”“你真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书面用语对学生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一般用于板书、作业、批语、评语,也具有激励性。教师的书面语言可以根据平时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能力的观察用一把弹性标尺来衡量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让学生感觉到:“我的变化。”“我进步了。”“只要我努力,一定会提高。”增加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发展确保孩子们在每天的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使书面语言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加油站……” 用于示范性或示意性的体态语言也是课堂语言的重要形式。教师的体态、动作和眼神、表情也会对教学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动作和表情在教学中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体态语言可以微妙的传情达意。用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睛说话这种体态语言,在无声的情态中进行,让学生感受到鼓励与支持,接收到希望。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明确性。如:在教学数字时,“手”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器”,手心向内,从右边(小拇指)起,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在讲“长度单位”时,“手”又可以是“长度单位示意图”。从小拇指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来演示长度单位元的进率:拇指和食指间隔远进率是1000,其它都是10……在讲加减法应用题时,双手可以代替总数部分,学生可以边说边比划:运走的千克数(左手+剩下的千克数(右手)=总千克数(双手合兵)在讲解“四舍五入”时,可以形象的用四指向下按配合“四舍”五指向上托口说“五入”等等,把一些学生认为枯燥的知识用口头加肢体语言通过学生多种感官的配合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不是教师单边的活动,学生的课堂语言尤为重要了。所以更要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