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翻译史角度论直译和意译 摘要:本文详细探讨了中国翻译史上各代名家的翻译原则,尤其是对直译和意译的看 法,没有纯粹的直译或意译,应该辩证地看待直译或意译,可以直译的直译,不可以 直译的,在忠实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意译。 关键字:直译意译结合译史 直译和意译一直是翻译界的热点话题,古时就有的文质之争,其实质就直译和意 译之争。直译意译到底孰优孰劣呢? 中国的翻译史源远流长,按时代划分为五个历史时期,在各个时期,翻译家评论 家都对直译和意译有不同的看法: 古代: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近代: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现代: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 当代:新中国成立以后 古代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有文字记载的翻译始于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也有人认为东汉(公元1-2 世纪)的佛经翻译才是中国文字翻译的开端。而佛经究竟起于何时也有两种说法,史 学界、佛学界公认公元67年《四十二章经》翻译为我国译经事业的开端,另据《高 僧传》记载,东汉僧人安世高于公元147-170年抵达洛阳,将斋来的佛经译出34部, 为我国翻译史上最早的直译者的代表。 我国古代佛经翻译史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东汉至西晋):安世高、支谶、支谦等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中期(东晋支隋代):鸠摩罗什、彦琮、道安等为该时期重要翻译家和翻译批评家 后期(唐初至唐中叶):佛经翻译全盛时期,玄奘为当时主要翻译大师 支谶主张“弃文存质”,不重文词,但存本意,与安世高一样是我国译史上最早的 直译者的代表。而支谶之徒支谦在其《句法经-序》中,阐述了自己的翻译思想,谈 及翻译哲学、翻译美学、文与质的关系以及翻译标准等问题,其观点类似于“信达雅”, 为其后严复提出“信达雅”理论作了充分理论准备和有力的理论支撑。支谦主张意议, 把雅作为佛经翻译标准。道安主张直译,提出“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辩证法思想。 鸠摩罗什提倡“以信为本”,认为译文应该达到信与美的统一,为佛经翻译意译派的 代表。隋代彦琮主张“宁贵朴而近理,不贵巧而背源”,即宁可质朴,把道理讲清楚, 而不讲求技巧背离原意,是一位直译论者。唐代玄奘为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之一,主 张“即须求真,又须求俗”,即重“信”又重文体,主张直译和意译的完美结合。 佛经翻译长达千年,对文与质,即直译和意译,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争论,这些 古代翻译思想至今仍然有深远影响,总体而言,直译和意译的完美结合获得了最多的 认同。 近代西学翻译时期 自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段时期为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 期,出现了两次翻译高潮。这一时期的主要译著由佛经转向科技。中国翻译进入一个 新时期。 明清科技翻译高潮 1606年,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翻译家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合译的欧几里得《几 何原本》拉开了中国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主要翻译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等自然 科学领域文献。梁启超曾赞《几何原本》“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但这一 时期为外国人主译,中国人笔述或润色,或共同合作翻译,没有在翻译史留下理论财 富。 清末明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一批忧国忧民的中国有识之士,发愤图强,致力于向西方 学习先进科学文化,中国译史出现另外一个翻译高潮,大量翻译各种西方科学哲学等 方面文献。这一时期又分为洋务翻译时期和维新翻译时期。 洋务翻译时期的主要翻译家有李善兰、华蘅芳、徐寿。华蘅芳是杰出数学家和翻 译家,徐世昌的《清儒学案》评价其译笔“文辞流畅”、“足兼信达雅三者之长”,从 中可以看出华蘅芳实际偏向意译。值得一提的是来华传教的傅兰雅和伟烈亚力。傅兰 雅对中国译史颇有贡献,提出翻译应该“不失原书要旨”“易于领会”,即译文应该忠 实原文,同时应易于理解,不应生涩。可见其实际主张直译与译意的结合。这些翻译 家的最大贡献是科技学术名词的统一,傅兰雅和徐寿提出著名的“译名七原则”:“第 一条尽可能意译,而不音译。第六条译名在各场合都要符合原意,不致矛盾。第七 条译名要有灵活性。”可见他们主张既要忠实原名,又要灵活意译。 维新翻译时期广设译学馆,培养大量翻译人才,翻译规模巨大,涉及广泛学科, 译作数量远远超过洋务翻译时期。这一时期,章士钊、胡以鲁、容挺公、朱自清等人 掀起了一场对中国译史影响深远的“译名大讨论”。章士钊主张音译,而胡以鲁、容 挺公、朱自清等则主张意译。这一时期的著名翻译家有辜鸿铭、马建忠、梁启超、严 复和林纾等。辜鸿铭深受马建忠影响,是马建忠“精通洋语洋文、兼善华文,而造其 堂奥”的“译才典范”。林语堂对其评价至高“他事实上扮演了东方观念和西方观念 的电镀匠.....辜鸿铭的翻译永远站得住脚,因为它们来自对两种文字的精通,以及 对它们较深奥的了解,是意义与表达方法二者的愉快结合,辜鸿铭的翻译是真正的天 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