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内容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长期处在一种机械训练的状态,教学方法单一、效率低,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及综合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大胆地对作文教学进行改革,创设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策略 一、小学作文教学训练的创新 1.讲究趣味性,“乐”中求“真”。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呢?我们先要让学生乐于此道,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 (1)以新激趣。兴趣常由人们接受新异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因而新的训练内容、新的训练方式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新思想、描写新事物。我们应出新题目,用新材料,让学生耳目一新,想写爱写,表达真情实感。如第一次作文,我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几篇托物言志的手法文章为范例,尝试写一篇小作文,大部分学生都将注意力放在了竹、兰、梅、菊、松等被历代文人墨客颂扬的常见事物上,这时我不慌不忙地从地面上拾起几只粉笔头,问学生想到了什么?马上有学生恍然大悟,不多时,一篇文笔不俗的《粉笔颂》就新鲜出炉了:“它身长不过盈寸,色彩也稍显苍白单一,可是,就是这不起眼的小东西,磨灭了自己,为无知的我们开启了知识的大门……”由此看来,如何用新的观点、事物去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是我们更该注意的。 (2)以疑激趣。学生都有对没有定论的事物发表看法的冲动,因此,设疑也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有疑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产生探求的欲望,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一次以“交往”为话题的作文指导中,我板书了如下几个问题:你喜欢与别人交往吗?你喜欢与异性交往吗?你为什么想与他(她)交往呢?交往中,你们都做了什么?你怕老师吗?你想与老师交往吗?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厌恶什么样的老师?你只有在需要生活费的时候才与家长交往吗?家长、学校、老师对你的教育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这些疑问马上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2.注重实践性,“动”中求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停”。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体验人生,多练笔,从而使学生写出佳作。“你可曾仔细看过妈妈的脸,数过上面有多少条皱纹?你是否认真摸过爸爸的手,感受上面有多少个老茧?……”“你有没早起欣赏过人类生存的这个大自然?喷薄而出的太阳,沾满露珠的小草,空气中淡淡的花香……你都看到了吗?” 3.重视开放性,“活”中求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由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是目前较好的选择。”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空间是素质教育实施创新工程的时代特征。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提倡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二、小学作文指导的创新 1.观察指导的创新。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通过观察,客观世界会带着鲜明的形象有声有色地进入儿童意识。学生细致地观察,可以使作文平中见奇,见微知著。在观察中,学生不仅要观察现有的一切,而且要作出各种假设,设想过去和未来。学生在观察时还要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认识事物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在观察形状、颜色、状态等方面相近的物体。 2.构思指导的创新。 素质教育的作文应该是个性化的作文。作文指导的大忌是使作文形成固定的模式,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或大同小异。作文指导应是一种互动式的指导,我们不但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3.表达指导的创新。 表达是作文中最重要的一步,学生作文的质量取决于其表达水平。所以,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都特别重视表达的训练。如在指导写《我们的校园》一文时,我指导学生既可按方位顺序写,又可按不同地点写,还可按不同人物的活动写;写一件事,既可按时间顺序,又可按事情发展顺序,还可按人物情感变化来写;同一件事,既可写它积极的方面,表达赞美之情,又可写它消极的一面,持批评的态度。 三、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对策 1.做好对学生作文的评改 小学生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做好评改,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进步。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整体水平,要能把握学生之间的共通性,提出一些整体的要求。然后还要因人而异,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出不同的要求:有些学生要求作文要精,有些只需要通顺,完整的表达意思即可。教师评改作文不能片面,要看到学生作文中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