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规划课题 《中小学活动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报告 深圳市育新学校课题组 执笔:杨春良 注:此研究成果先后荣获: 省教育厅:广东省基础教育德育创新成果一等奖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分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等奖励 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规划课题 《中小学活动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课题批准号:11507—28) 中小学活动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结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2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成果现状…………………………………………………………3 三、研究目标与价值…………………………………………………………………………4 四、研究方法…………………………………………………………………………………4 五、活动德育理论框架………………………………………………………………………5 (一)活动德育内涵…………………………………………………………………………5 (二)活动德育特点…………………………………………………………………………5 (三)活动德育师生观………………………………………………………………………6 (四)活动德育理论依据……………………………………………………………………6 (五)活动德育实施原则……………………………………………………………………7 (六)活动德育的基本程序…………………………………………………………………7 六、课题研究过程……………………………………………………………………………8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8 (一)创办全国第一个综合型中小学德育基地……………………………………………8 (二)德育课教学活动化……………………………………………………………………10 (三)开展“三名”教育活动………………………………………………………………11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渗透德育……………………………………………………………11 (五)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化…………………………………………………………11 (六)主题班会课活动化…………………………………………………12 (七)特殊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12 (八)课外活动德育…………………………………………………………………………12 八、研究效果与成果…………………………………………………………………………12 (一)研究效果………………………………………………………………………………12 (二)课题成果………………………………………………………………………………14 九、反思与启示………………………………………………………………………………15 中小学活动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一)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处于深度转型期,市场经济对传统道德价值观造成冲击,青少年思想、行为呈现“传统美德日趋淡薄,责任意识逐步减弱,厌学情绪有增无减,心理成熟出现滞后,双重人格格外凸显”等趋势;另外,随着我国对外文化的广泛交流,特别是网络手段的迅速普及,大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多元文化并存和多种价值观冲突的状况使青少年在道德选择和道德发展方面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也因此对他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传统德育的弊端和认知主义德育的局限使学校德育工作不能适应青少年主体性发展的需要。传统道德教育是以“听话”为标准、以“服从”为目的的“驯服”式道德教育,其突出特点是:1.德育目标注重社会性,忽视个人的主体性,即忽视德育在促进个人发展和自我完善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把道德素质作为个人生存的基础,造成目标过高而不切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缺乏时代性、层次性和生动性;2.德育内容偏重政治教育范畴,忽略学生生活中基础性的道德知识、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的培养;3.德育方式主要是“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它认定要传授给学生的那些既定的道德价值是天然合理的,当学生的品德言行不符合既定的品德标准时,教育者不是用新的生活实践重新检讨既定的标准,而是用既定的标准否定学生新品德的发展。这种“强迫式”德育已不适应当今青少年主体意识觉醒的要求。 当代认知主义道德教育克服了传统道德教育忽视道德主体精神的弊端,肯定知识和认知能力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把提高道德认知能力作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把儿童的思维和探究引入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领域,但它却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本质,缺少学生行为的参与、情感的体验、观念的碰撞和意志的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