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节地图 ……第二课时地形图的判读 宋小彬 教学时间:2007.9.29 教学班别:初一1班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辨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谷、山脊等主要的地形种类。 教学重点: 辨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谷、山脊等主要的地形种类及简单的应用。 教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但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多,所以在初中阶段的会考中也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重点通过展示一系列的图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学生能根据地形图来说出一些简单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提问: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板书: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看图:学生看图,并由他们来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 小结:看书上的定义,找出与学生所得的结论差异。 讲解:如何把地面事物的高低起伏反映在一张平面图上呢?今天我们就先研究第一种方法:等高线图。 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 演示:大家先来看一下等高线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课件演示) 总结:由学生来概括:根据看到的演示,你能不能总结一下什么是等高线。 小结:看书上的定义,找出与学生所得的结论差异。 讲解:在等高线图上并不是把所有的线都标出来的,而是每隔一定的高度标示一条线,这就是等高距. 读图:让学生来看等高线图来总结其特点. 过渡: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山地的等高线图. 读图:5种基本的山地地形.并由学生来总结各种山地地形的特点来区分它们. 展示:通过图示来总结这种山地地形的特点。 小结:展示板书 练习:做学习与评价上的相关练习,并讲解。 教学反思: 在上正式课之前点评了学生学习完地图后所画的思维导图。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 这种思维方式,所以,在他们画之前我只是简单地给他们讲一下做法,而留更多的空 间来给学生发挥。从效果来看,学生基本上都画成了他们最喜欢的形式或形状结构。 学生也很乐意这样去总结、去思考。但是学生还不会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表示出来, 也会遗漏一些知识点,结构方式也仍有缺陷,需要提高。今后要让学生来讲出他们当 时画这样的思维导图时的想法。 本节课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有些吃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先 从一些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方面入手,包括丰富的图片和动画视频,然后让学生通 过自己的观察来总结规律性的知识,因为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的描述事物的能力,所 以,通过学生的观察,让他们自己来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他们的看图和概括能力,最 后再让他们对照书本上给出的结论,来找出他们的不足。利用视频,很好地解决了从 立体到平面的知识转化。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地方多加以 引导。从专业化发展角度来讲,注重了学生读图、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初高中课程 的前后衔接问题。 但教学中学生反应还不够充分,有个别知识点可再用实图来解析可能会更加清 楚,如对鞍部的解释,可让学生知道是: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即可。最后因为时间不是太够,所以本来安排好课堂练习的也没来得及做。 , 200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