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道德与法治研究论文: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实践 摘要:学科实践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基于新课标要求和实践经 验,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实践有三条路径:基于案例教学的前学科实践 路径,重在知识生成;基于活动探究的准学科实践路径,重在体验感 悟;基于社会实践的真学科实践路径,重在知行合一。三条路径并没 有高低优劣之分,共同指向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新课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科实践 当前,学科实践成为教育热词,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所谓 学科实践,是指具有学科意蕴的典型实践,即学科专业共同体怀着共 享的愿景与价值观,运用该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 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新颁布的《义务教 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 一方面是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另一方 面是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 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学科实践是一种有效整合学科教学与实践的学习方式, 是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有效路径。具体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义务教 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 建议部分,也提出要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 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 显性课程相结合。在未来落实新课标的进程中,学科实践是教师理解 新课标的关键视角,也是改进教学的重要突破口。按照新课标中教学 建议部分的要求,基于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的 三条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前学科实践路径、准学科实践路径和真 学科实践路径,三条路径围绕“实践”这一核心,形成由外向内的同心 圆。需要指出的是,三条路径的划分只是依据教学与实践的关系远近, 并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三条路径互相配合,共同实现包括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在内的核心素养培育。 一、注重案例教学,生成学科之知 新课标强调学科实践,并不是要否定学科知识的价值,也不是要 走向只重实践的另一个极端,而是要改变学科教学中“重知轻行”的现 状。教师既要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又要突出实践行为的转化,实现 学科知识与学科实践的良性互动。所以,强化学科实践的重要前提就 是打牢基础知识,抓住核心概念,教师可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生成 学科之知。案例教学是教师以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 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情境中掌握理论知识总 结规律,并创造性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 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由于此时的教学是通过案例拉近 与实践的距离,我们可以称这一路径为前学科实践路径。 一是要重视案例选择。案例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常用的教学方 式,选择什么样的案例,直接决定了教学的实践意蕴。在新课标中, 对于教学案例的选择,提出了四条标准。首先,正面为主。教学要传 播正能量,如果确有必要使用负面案例,要慎而再慎,加强正面引导。 其次,贴近现实。案例要具有时效性,应该紧扣时代主题,反映学生 关心的现实问题,回应学生关切。再次,典型性强。案例应该具有一 定的代表性,学生能够据此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经验的迁移。最后, 符合认知。案例要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能调动学生的思考, 引发情感共鸣。面对海量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按照这四条标准择优 选取和呈现案例,更好地服务教学内容。 二是要加强问题设计。选取了好的案例,并不一定就保证了教学 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如何围绕案例展开分析和探讨,这就涉及问题的 设计,围绕问题进行的师生互动正是知识生成的过程,所以基于案例 设计问题就成了案例教学的关键。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坚持三个原则。 首先,要有指向性。既要结合案例素材,又要链接教学内容,指向学 科知识的渗透与学习,而不能仅仅就事论事。其次,要有开放性。提 出的问题要有讨论的空间,要让学生有话可说,通过对话,让学生自 然而然生成自己的观点;最后,要有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 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在不断推进的设问中深 化认知。有了好问题,学生就能够调动自身经验来分析,基于案例来 学习。 三是要建构知识体系。当前案例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每节课 的案例都不少,讨论也很热烈,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只记住了案 例,却对教学内容不甚了了,究其背后原因,还是缺少了系统性、结 构性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备课时,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