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调查研究与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 会、经济、技术等资料,分析、比较可能的项目建设方案,预测、评价项目建成后的社 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的可行性,技术的先 进性,财务盈利能力以及经济和理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作。 项目评估:是由决策部门组织或委托有资格的工程咨询机构、贷款银行、有关专家,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条例,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对拟建项目进行可靠性、真实性、客 观性和投资是否可行、合理所做的全面审核和再评价。 表一:项目评估和可行性研究的比较 两者的共同点和区别项目评估可行性研究 决策机构(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或委托第三项目投资者或委托第三 两者承担主体不同 方方 两者的评估视角和 宏观效益微观效益 侧重点不同 区 别 两者的目的和任务对可研成果进行系统的审查、核实,做出评 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 不同价,提出建议 两者编制时间和作在后,项目投资决策的必备条件,提供最终在前,项目投资决策的必 用不同依据要基础 两者均属项目投资 都是项目前期的重要工作,都将影响项目的决策 的前期工作 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国家方针政策,将资源条 两者出发点一致 相件同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相结合 同 点两者目的和要求相都是通过投资前的技术经济分析,提高项目决策水平,促使项目提高 通投资经济效果 两者考察的内容和根据国家统一颁布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经济参数及有关定额资料 方法相通等 -1- 二、项目评估概述 (一)评估主体 表二:项目评估主体及评估目的 评估主体评估目的 项目业主或发起人保证项目能够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从自身利益出发对项目的技术、运 行、财务和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关心项目盈利能力和项目风险。 项目实施者或承包商确认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以及能否通过项目实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从保 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对项目进行必要的评估。 贷款银行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的经济、技术、运行和风险等所做的全面 评估,以项目的资金贷方和回收为中心,以现金流分析和风险评价为主 要内容开展工作,关心项目的偿债能力。 政府或主管部门主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角度对项目国民经济可行性、社会效果、环境影 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论证和评估。 (二)评估对象 项目评估的对象就是项目本身和项目备选方案,所有的项目评估就是对项目本身的 可行性和项目备选方案的优劣作分析和比较。 表三:各阶段评估对象 评估阶段评估对象 项目立项评估项目本身 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项目本身和各备选方案 项目跟踪评估项目开展实施以后一定时点上的项目整体情况 项目后评估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 (三)评估原则 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方案最优性、系统性、动态评估 (四)评估依据 项目评估工作主要依据有: -2- 1.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2.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方案、初步设计说明书。 3.报送单位的申请报告及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 4.项目公司章程、合同及批复文件。 5.有关资源、原材料、燃料、水、电、气、交通、通信、资金、征地、拆迁等批 件或协议。 6.资金落实文件及当年资金安排的承诺函。 7.贷款落实或审批文件。 8.有关部门颁布的项目评估办法。 9.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0.其他有关资料。 (五)评估的主要内容 项目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必要条件,一般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之后,项目审批之前 进行,以便于投资决策。不同项目评估承担主体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而言,一份完整的 项目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建设必要性和市场预测的评估,这是项目能否存在的前提; 2.对项目建设条件、生产条件和工艺技术方案的评估,这是项目能否进行的资源 和技术保证; 3.对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的评估,这是项目取舍的依据; 4.对影响投资效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评价,这是为项目争取最好的经 济效益。 表四:评估项及内容细则 1.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评估 (1)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 (2)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对产品,尤其是新产品的需求情况和市场竞争力进行分析。 (3)项目建设对国民经济(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其社会意义。 (4)进行最有建设规模的论证。 -3- 2.建设条件和生产条件的评估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要求。 (2)项目所需资源是否清楚。 (3)项目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是否有可靠的来源。 (4)交通运输条件是否有保证。 (5)协作配套实施项目是否落实。 (6)项目的环境保护是否有必要的治理方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