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沙市职业大学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实训》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实训 二、课程代码:02030257 三、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四、课程性质:职业技能课程 五、计划学时:80学时 六、教学条件:课件;多媒体;教案;参考资料;案例等。 七、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门化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任务 是使学生掌握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和加工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方法和专业技 能。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和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 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八、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突破学科体系的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采用综合化和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即将数控编程、数控工艺和数控加工的内容按项目 进行综合,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本课程的设计以项目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 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强调岗位的实际需求,还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 动力市场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是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职业能力的个人就业需 求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各项目的教学,其总的目标是使学生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达到初 (中)级数控机床操作工的等级,这是本课程在校期间的阶段目标。从长期目标 来看,本课程还要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下基 础。 九、课程目标: (一)职业技能 1.具备能选择和使用数控加工常用的各类刀具、夹具技能 2.具备选择和使用常用的量具,并会对常用的量具进行校正与保养的技能。 3.具备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技能。 4.具备在数控铣床上能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的初步技能。 5.具备数控车床操作工中级职业资格的技能。 6.具有独立对数控机床进行日保养,具备根据数控机床的报警信号,初步 判断常见的故障部位的初步技能 7.具有观察现象和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和交流合作、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能力。 8.具有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职业知识 1.能说出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能区分数控机床各功能模块, 并说出其功用。 2.能说出常见数控程序指令的格式及其相关参数的含义;能运用仿真软件 调试程序;初步学会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3.会手动操作数控车床,完成机床的启动、调速、换刀、对刀、关闭等操 作,能在数控机床上完成程序的输入、编辑、检验、试运行等基本操作。 4.能说出数控车削外圆、端面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 真软件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外圆和端面,并控制精度。 5.能说出数控车削沟槽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 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沟槽,并控制精度。 6.能说出数控车削内孔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 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内孔,并控制精度。 7.能说出数控车削曲面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 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曲面,并控制精度。 8.能说出数控车削螺纹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 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螺纹,并控制精度。 9.会分析数控车削轴套类零件程序编制的工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编程知 识,编制相关的程序,并在数控车床上完成切削加工,达到数控车床操作工中级 的要求。 10.会手动操作数控铣床,完成机床的启动、调速、换刀、对刀、关闭等操 作,能在数控机床上完成程序的输入、编辑、检验、试运行等基本操作。 11.能说出数控铣削平面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 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铣床上加工平面,并控制精度。 12.能说出数控铣削外轮廓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 件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铣床上加工外轮廓,并控制精度。 13.能说出数控铣削外轮廓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 件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铣床上加工外轮廓,并控制精度。 14.会分析数控铣削轴常见零件程序编制的工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编程知 识,编制相关的程序,并在数控铣床上完成切削加工,达到数控铣床操作工初级 的要求。 (三)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 1.喜欢、热爱本职岗位,乐于参与各类生产实践活动。 2.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技术的科学态度,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也 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有创新和技术革新的意识。 4.有将生产技术服务于社会的意识,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 5.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