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灵活地运用Dick模型 -----------读《系统化教学设计》感想 朱翻0711220016 正如本书序中所说:“《系统化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的确,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无不感受到作者的聪明才智,把曾经一度认为是不可言传的“教学经验”用非常具体、详尽、可视化的操作模型表现出来。这种“经验”的外化一方面可以让缺少教学实践的我们对如何教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有充分教学实践的教师总结和归纳经验。可以说,Dick模型是教学设计领域一项伟大的创新。 但是,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它在实际运用中的窘境。教师说,它太繁琐了,专家都不用,我们怎么用啊;专家说,它起源于军队和企业中,根本不适合中小学的教学。于是就形成了理论的成就与实践的窘境之间差距的尴尬。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除了进一步完善理论外(系统教学设计的理论一直在不断完善,从1985年至今,已有六版著作),另一方面,如何恰当地运用“系统化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值得商酌的问题。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于Dick模型的运用的见解: 环节的取舍 不同的设计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选取其中重要的设计步骤进行实施。 教学设计的使用者大抵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 教师; 第二, 企业培训师; 第三, 课程开发专家(包括网络课程开发) 对于中国的中小学教师而言,Dick模型中的有些步骤实际上是不必要的,或者说不需要像书中所说那样严格操作的。如,学习者分析,书中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如何采集学习者的信息,分析学习者的哪些方面的特点,但对于一个至少会接触同一批学习者一年时间的教师而言,这些采集的方法至多需要在初始学习者时使用一次,而不需要每堂课都使用。对教师而言,具体哪些环节是必要的,哪些环节是可有可无的,这已经不是我,一个没有教学实践的学生,能给出一个答案的问题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花同样的精力对待。 同样,对于企业培训师而言,需求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或许是最值得注意的环节,也是投入精力最多的环节,而开发评估工具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培训完成之后,员工绩效的提高足以用来对其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这已经不是一个培训师的事情,而是部门经理或主管的事情了。 也许有人认为,课程开发有专门的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课程评价),不需要教学设计的理论。其实从本源上说课程与教学是一个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设计教学与设计课程他们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课程开发专家是最需要运用模型中系统方法的一类使用者,也是需要关注模型中环节最多的使用者。 环节间的关系 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繁琐性不仅指的是环节多,还有一方面就是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比较复杂,一个环节是某环节的输入同时也是另一个环节的输出,让使用者无法清楚地明白自己究竟要干什么?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从对教学指导作用的直接程度,我们可以将各个环节划分为两大类:输入类和输出类。输入类为输出类服务,输出类直接指导教学。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逻辑关系: 教学设计服务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参考教学过程或者教学策略; 所以,教学策略是整个教学设计方案最终的输出,其它的环节的分析结果都是为它所用的。教学策略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 以教学材料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小学教师所用的课件) 第二, 以教学过程的描述表现出来(非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 考虑到并不是每位教师都需要用课件授课,所以我们这里不将“教学材料”作为输出,而是将一方面可以指导教学材料的选择和制作,另一方面可以指导教学实施的教学策略作为最终的输出,使它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我们来看教学策略的获得需要那些输入: (1)教学目标;(目标的内容和顺序影响教学过程所包含的环节以及环节的顺序) (2)学习者;(直接影响策略,如策略中需要的案例的选取) (3)教学材料(内容);(教学过程的主要来源,缺了内容无法进行设计,而仅凭内容却可能完成设计) (4)评价(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交互由“评价(问题)”组成,自然,教学策略中会用到评价工具设计的结果) 所以在教学设计环节中: 输入: 目标(确定目标、目标分析); 学习者(学习者与情境分析); 内容(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 评价(开发评价工具); 输出: 策略(开发教学策略); 评价(开发和选择评估工具); 从教学设计最终目的的角度来区分各环节的关系,有利于使用者从结果出发来完成设计,从而提高设计的效率。 环节中的操作 模型中对各环节如何操作描述得非常详尽。然而,正是这种详尽成为人们运用系统化教学设计的一种束缚。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应该更关注结果而不要拘泥于过程操作的形式。 以书写行为目标为例。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采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分类式的目标写法。而且在表述目标的时候,也习惯运用那些被书中认为是不规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