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达成 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 有位诗人说过“既然选择了,就要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我们就应该努力把老师做好。在新课改的今天,广大教师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品生(社)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怎样更好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效呢?这是我们大家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大家知道小学品生(社)课教学,是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主要手段,小学品生(社)课教学更是其他课程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视为智商的培养,那么品生(社)课则是情商的熏陶。它肩负着传授知识、能力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重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完成。 准确的目标定位是上好课的前提。 小塞涅卡说过“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人生是这样,而课堂正如人生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没有目标的课堂,更像一盘散沙,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把课上精彩,只有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才会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课堂。 品生(社)内容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错,螺旋上升。“综合交错,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错;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所以根据不同年级段的相同内容,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它有个提升的过程。 我们的教材结构:单元主题-----每课主题----分活动主题。而我们在上课时就是要把每一个分活动主题的目标,确立下来,目标越详细越好落实。确立目标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的建议》,与《品生(社)教学参考书》中,每课活动主题大目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制定。但始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而能力目标和与知识目标放在其次。但这三个维度的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课堂中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心中有祖国》的第一课《好大一个家》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祖国有多大》。这个主题是《课标》内容标准的“我是中国人”中的内容,《课标内容》中的教学活动建议是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于是我采用以上方法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1、学生感受祖国的辽阔,从而产生自豪感。2、祖国疆域不可分割的强烈责任心。 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学会识读世界地图和中国政区图;2、并通过识读地图能解决中国的海陆疆域、邻国、行政单位区域等问题。 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域;2、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然,准确制订教学目标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实现目标才是教学活动的最后归宿。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最快达标的关键。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策略?我认为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能让孩子情感有所触动、能力有所提高、知识有所理解。有位教育家说过说:“一位成功的教师,就是等你的学生长大,走出校门之后,仍能记住你教的东西。”而引申到我们,就是我们教的学生在多年之后,走上社会,仍能具有你培养的良好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那,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们就要从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抓起。 首先,导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起点。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课能在短时间内稳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出适当的情境。所以,导课设计的要生动有趣,孩子乐于接受,只有这样接下来的环节,学生才会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导课有很多种形式:自由谈话、看图片、听故事、做游戏、做律动、唱歌、猜谜语…… 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四年级下册《诚实守信》时,采用故事《九色鹿》导课,孩子们是最子听故事的,所以精力特别集中,听得很认真,对这位老师的课非常感兴趣;有的老师在执教二年级下册《保健设施伴我成长》时,就用播放健身器图片的形式,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非常想知道身边还有那些保健设施,课就自然的进入了;有的老师在执教二年级下册《春天在哪里》时,就用《春天在哪里》歌曲导课,让孩子一起唱,这样水到渠成,不用老师再说什么,孩子就对春天充满了好奇…… 其次,实践活动促成目标达成。 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都指出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又都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活动设计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的理论,教师应根据主题活动内容,设计一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