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教版八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金坛市第二中学王小红 一、课程目标 本单元的主题是“江山多娇”。访名山大川,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切地写下来,从来都是一大乐事。西双版纳的密林里,神奇秀丽;海峡那边的阿里山上,风光如画;古人笔下的永州小石潭,水清境幽;黄州承天寺,积水空明;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别具魅力。一山一林,一潭一溪,都使人赏心悦目,获得无尽的美的享受。 1.能带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美丽江山的热爱之情。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写参观游览文章,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6.能向游人生动形象地介绍当地有名的景观。 二、学习要求 1.能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学会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学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5.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三、单元课时安排: 《小石潭记》2课时(精读篇) 《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 《阿里山纪行》1课时(精读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1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1课时 写作实践3课时 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活动2课时 四、教学建议: 美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文阅读方法。其目的在于传达语文课文所蕴涵的美,获得美感,引起共鸣,从而发展语文阅读能力。那么如何进行语文课文的美读呢?如何使美读发挥美感效应呢? 1.提倡吟诵:美读的方法,若是读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一样,反复朗读,达到吟诵;若是文言文,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2.注重语感:语感是一种能迅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符号而直接洞悉它的内涵的直觉能力。必须要体会语感,尤其是那壮美的感受,必须要美读才能获得;语感的加强,又会增强美读的效果和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3.调动想象:人们通过想象活动,把自己的情感熔铸到感知的对象中去,从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加深着审美感受。美读的好处在于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引起对作品的情感共鸣。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小石潭记》 目标解说: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随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以及“以、其”等虚词,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 课堂学习 一、导语 直接入题或由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导入。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在课中教学随机补充。 二、美读 美读之一: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基础上提倡吟诵之法: 1.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学生注意倾听,注音,画出节奏。注意体会教师的吟诵之法。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会读的字或不会断句子。组织个体学生朗读,引导品评,并能抓住文章核心句子和字眼,初步体会感情。 三、感知 1.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小组交流解决疑问,再划出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各人根据课文设计出文言积累卡,积累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班级交流。 2.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文章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四、赏析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说说作者写景的顺序。 明确:以作者的行踪游览观察点为顺序。 2.说说作者游览观察点在整个游览过程中的变化。 明确:开头是随着人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写景叫移步换景,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则属于特写镜头,后来坐在小石潭上观察四周而写景,则属于定点扫描,与前后有区别。 3.说说写景过程哪些词和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示:可以从动词的角度谈,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谈,可从颜色的角度谈,可以从声音的角度,也可以从写形状的角度谈,可以从情与景的角度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根据背景资料说说本文与《永州八记》中其他文章的联系,体会文章开头的一种方法。 明确:本文首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紧扣《永州八记》中的第三篇《钴姆潭西小丘记》,这样的文章放在一组文章内,让人感到自然而又贴切。 5.文章第2段写游鱼与写潭水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借写游鱼突出水之清澈,写水是紧扣文章的标题的。 6.文章第一段中写小石潭的“全石以为底”的特征与下文写水的清澈有联系吗? 明确:正是因为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的特点,才会有潭中如此清澈的水。 7.说说作者心情的变化,请联系背景谈。 明确:先写“闻水声,如鸣佩环”后“心乐之”,联系背景看,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此处,失意之情自然溢之于外,寄情山水便是最好的排遣方式,因而听到美妙的水声,便心乐之,后来写鱼“似与游鱼相乐”则是这种情况的延伸,但一经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