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校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谭伟平作者简介:谭伟平,男(1957~),教授、博士,怀化学院校长。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高等教育管理。 (怀化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摘要:新建地方高校构建校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该类高校服务地方、校企合作育人、产学研协同发展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总结怀化学院计算机系的一些实践体会,进一步对构建多元主体联动模式下的校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新建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广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以服务求发展,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已经和其他老牌院校一样,被实践证明是实现自身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怀化学院与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及企业各种形式的合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热闹背后,高兴之余,也发现“校地”、“校企”合作仍然存在以下问题:①法律法规缺失,导致政策保障机制缺位;②相互认同但缺乏信赖,导致合作运行机制不畅;③高校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滞后,导致地方与企业方的合作动力不足;④结合点游离或错位,导致合作缺乏深度对接,等等。于是,如何构建高校、政府、企业或社会组织多元主体间基于互惠共赢共识的长效机制就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我校的一些实践体会和思考请教于各位方家。 1我校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实践体会 为有效地解决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共性问题,如传统的授课方式不能满足新技术课程发展的需要;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队伍工程背景欠缺,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脱离工程实际;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和职业的要求等,我校计算机系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采取了以下几种模式: (1)校外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是解决学校实验资源、实训场所不足,学生及时掌握新技术发展变化、解决就业困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计算机系从2004年开始与中软国际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已与2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基地合作。 (2)校内共建联合实验室 共建联合实验室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将企业的软件工厂概念引入学校,建立校内的实训基地、建立大学生创新项目研发基地、建立大学生程序设计培训中心。几年的实践表明,企业项目的引入,企业文化的融入,特别是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校企共建专业 ①3+1模式 从2008年开始,计算机系按照“注重应用、学用结合、校企合作、内外结合”的思想,根据专业培养特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提出与IT企业联合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校内完成理论教学环节,第4年在企业完成校外实习实训学分置换和毕业设计实习环节,实训结束后,学生可以选择“顶岗实习”。“3+1”模式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系“能力向导、个性培养、校企联动、创新机制”的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学校实施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则恰好为计算机系“3+1”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②2+2模式 从2011年开始,计算机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率先提出与IT企业联合实施“2+2”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前2年在校内完成公共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第3年在企业完成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学习以培养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学方式采用研究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形式,以实际项目工程分析、新技术介绍等科技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通过企业期间的学习,要求学生取得专业和职业认证,为就业和职业规划打下基础。第4年直接在企业完成校外实习实训学分置换和毕业设计实习环节,企业为学生按不同方向量身订制学分置换实训方案,组织有实际研发项目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授课,进行严格的管理与考核,实训结束后企业为学生颁发“实训合格证书”,学生获得相应实践学分;实训结束后,企业根据学生意愿安排学生进入公司直接入职就业,成为企业的“准员工”。这种“实训+就业”的模式将极大增强学生软件开发的实战能力,同时解决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对企业来说这种模式缩短了“准员工”的培训周期,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无疑是“双赢”的举措。目前2+2模式正在实施中,体现了人才培养一体化解决方案,学校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岗位标准逐步对接。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4)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共建课程体系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的要求。在专业课程开发设置方面,计算机系从2010年开始,部分专业课程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