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谈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 教学离不开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学。因而我们要改变“师授生听”的单向教学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对话”式教学模式。不过反观现在的课堂教学,“对话”的形式是有了,但课堂的低效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层出不穷。直接表现为教师提问意识、追问意识淡薄和追问能力的缺乏。 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课堂上广为运用。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回答结束后的深入交流引导,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它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进问题的纵深,拓展思维的广度。没有追问的对话其本质是教师教的缺位。它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学习始终在一个平面上徘徊。学习的形式表面上是开放的,但其本质还是封闭的。 成功的追问首先讲究教学契机的微观把握,其次讲究追问内容的艺术性。下面我以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追问要深浅有度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课堂所提问题应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既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要把握好追问的深浅度。 如教学《故乡》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说闰土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多数学生回答不出来。后来我把它换几个问题:①闰土要香炉、烛台和草木灰,反映了闰土什么愿望?②从“我”对闰土境况的叹息及三个“希望”所表达的新生活看,“我”的愿望是什么?③“我”希望的新生活容易实现吗?为什么?这种问法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学生能理解的问题,降低了难度,经过思考,学生基本能答出来。 二、追问要有启发性 在伪阅读的前提下,教师整堂课都在问,但双方都没有“自己”的问题,学生说着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教师说着教参的理解。这样的课堂问与答始终贯穿教学过程,但没有形成真正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文本解读的不到位,我们的回答难以接近学生阅读的“最近发展区”,这将导致我们的问题很难有效生成,使得阅读教学只是教条的道德灌输。在《风筝》这一课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则设计 1、课文围绕风筝写了一件什么事?(追问谁的风筝?谁毁的风筝?追问“弟弟”怎么做的?“我”怎么毁的?) 2、“我”毁坏风筝做的对吗?为什么?“我”毁坏的仅仅是风筝吗?(追问,“我”为什么毁坏?真的没有出息吗?追问虐杀了什么?追问谁是虐杀者?谁是被虐杀者?) 3知道不该毁坏风筝后,“我”已经很自责了,并想到要补救,为什么还要感到悲哀,“我”悲哀什么?(追问“我”为什么要补救?补救有机会吗?被虐杀的人怎么看待补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个主问题之间,前一个问题的预设是为了下一个问题更好地生成,而下一个问题的生成又是为后面的问题做更好地预设。这里主问题的设计是螺旋式上升的。这样源于文本的主问题设计,使得学生感受更具体,回答问题也更能进入文本。从而升华到人生中无法挽回、无法弥补的、出于好意而又无意伤害别人的人生境遇的悲哀主题的揭示。这种追问当然有效了。 三、追问在失误之处 如在上《满井游记》一文,我问到:如果说《小石潭记》作者以“小”为美,《岳阳楼记》以写“大”为美,那么,同学们认为《满井游记》以什么为美呢?有学生答以“初”为美。我告诉他“初”这个词一般不单用,它多和其他词语组合在一起用。然后问他能不能换一个字表达同样的意思?他答出“新”字。也有学生回答“澈”字,我告诉他这也不单用,结果他换成了“净”字。学生的感悟有独到之处,但是表达上不准确。这里不适合大讲单音节词、多音节词的概念,教师稍加追问,提示学生用“替换法”来完善了自己的思维成果。这样的追问,落实在基础知识,但肯定会作用于能力。 四、追问在动态情境中 课堂教学常常会出现突发问题,巧妙化解,常常能形成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我们先来看看于漪老师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上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场景——于漪正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甲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甲同学猛然醒悟过来,满脸通红,垂头丧气地坐下了。 于漪见状便问大家:“大家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 于漪顺着同学的回答总结了一下:“是汉语的叠词叠韵之美影响了此处的用词。”接着,于漪又问了一句:“那么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课堂‘收入’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的目光一齐射向甲同学,对他鼓起掌来。此时甲同学又抬起了头,有了自信,不在垂头丧气了。苏赫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于漪老师对于课堂动态问题的追问,就在于她的因势利导的智慧。 五、追问要能实时调整 追问 总之,教师立足于学情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个教学设计更多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