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研究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60例高热惊厥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4.36±2.20)min、体温恢复时间(31.33±2.50)min及复发率6.67%、并发症发生率10.0%均优于对照组(6.87±2.10)min、(43.89±4.30)min、26.67%、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小儿高热惊厥是在婴幼儿最为常见的惊厥性疾病,患儿既往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史或热性惊厥史,发病时患儿表现为全身强直性阵挛或阵挛性发作,一次发热出现一次惊厥后,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患儿常会持续发作或在发作一次后又出现多次发作,轻者导致患儿出现呼衰,重者可直接导致其发生死亡[1-4]。如在抢救时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1]。为了研究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60例2015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年龄最小0.5岁,年龄最大5.0岁,平均年龄(3.13±0.62)岁;对照组患儿年龄最小0.4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3.02±0.50)岁。两组患儿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①突然出现的不明原因体温升高或体温持续维持在39℃以上;②患儿有不自主骨骼肌收缩表现;③患儿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出现2min以内的呼吸暂停;④患儿的发热原因证实不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同时符合①④并伴有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即可确诊[2]。 1.3护理措施在实施相同的急救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儿具体病情采取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高热护理患儿体温偏高时,遵医嘱对其实施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当患儿体温高达39.0℃时,降温措施主要应对头部进行,当体温高达39.5℃时,应对其全身实施降温措施。物理降温的方法包括使用湿毛巾、冰袋等冰敷腋下等部位,冰敷停止的标志为体温降至38.0℃以下。还可使用32~34℃的温水或25%~30%的乙醇对患儿进行擦浴。该降温方法可反复进行,且安全性较高[3]。 1.3.2惊厥发作护理患儿惊厥发作时,首要的问题是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使患儿平卧,解开衣领,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将压舌板缠好纱布置于患儿上下牙之间,防止其咬破舌头;为保证呼吸通畅,可为患儿实施高流量吸氧,待患儿呼吸恢复正常后再调节至低流量,如患儿呼吸困难较为严重,应通过简易呼吸器对其进行辅助通气。惊厥发作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瞳孔及意识变化情况,如患儿表现为瞳孔大小不等或意识障碍,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患儿发生脑疝[4]。 1.3.3心理护理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联合家长通过抚触等方式使患儿感到舒适,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鼓励患儿。提升其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为其讲解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缓解其恐惧焦虑的情绪,提高其对于医疗护理的配合度。 1.3.4健康教育因大多数患儿家长对惊厥的了解程度较低,导致其在患儿疾病治愈出院后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复发,健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加强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教会其在患儿疾病急性发作时的正确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以有效改善患儿预后,降低复发几率[5]。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惊厥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惊厥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二、结果 2.1两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惊厥复发率比较经过不同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经过不同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儿并发